大众中国回应!裁员“ N+6”和“去合肥”二选一?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0-12 10:27:35

大众集团拟在中国实施降本增效。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开始裁减中国总部员工,裁员数量将达到数百人。

到合肥去,可能是另一个选择。

据“21 汽车・一见 Auto”10月11日报道,多个独立信源消息称,大众中国不久前的裁员到目前仍在进行时,主要涉及进口车业务,规模近百人。据悉,大众中国在本轮裁员中给予员工两种选择:从北京调离去合肥工作、直接裁员并给予最高 N+6 的赔偿。

这个赔偿方案远高于其他车企。今年4月,特斯拉中国区开启裁员,赔偿方案是N+3,这一方案已让不少被辞退的特斯拉员工感到意外之喜。

8月,东风本田裁员方案是N+2+1,据媒体报道,一名在东本工作20余年的老员工离职时拿到近50万元的赔偿金。

而据接近大众的知情人士消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拿到 N+6,需要满足很多条件,一般能拿到 N+6 赔偿的人都是在大众工作多年的正式员工。

10月11日,元新闻记者就此向大众中国官方求证。大众中国相关人士称:大众自去年开始在所有旗下品牌中启动绩效计划,以保证在充满挑战的行业态势中保持成功。集团设定了清晰的目标:至2026年将效率提升20%。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其他所有的部门一样,积极参与并支持全球的绩效计划,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水平、强化中国区各品牌及部门间的协同以及加强项目的本土化。

“在此背景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相关报道称:之所以要将员工调任至合肥,体现出大众中国的整体重心正在向合肥迁移。

大众汽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落子,分别在上海和长春布局“南北大众”;而布局电动汽车则大约在2010年左右。

2011年,倪凯铭(Karl-Thomas Neumann)就任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半年后的首次亮相就和电动汽车有关。他的继任者海兹曼在2017年主导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合资。江淮大众被看做大众在中国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主阵地。

2018年,江淮大众发布新能源品牌思皓,思皓E20X直至第二年9月才正式上市,但思皓并未进入大众序列。

2019年1月,海兹曼退休。原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与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瀚(Stephan Wöllenstein)接任大众中国CEO。

第二年,大众宣布购入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

当年,大众集团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和50%。这也是大众在中国第一次拿到“75%控股、100%管理运营权”、一个完全可以掌控的实体,一个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试验田,一个有可能驱动全球增长的支点。

大众安徽从此被提到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南北大众)平起平坐的位置。

大众随后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公司“100%TechCo”。这就是后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100%的涵义是“百分之一百的本土化开发”。

大众还宣布将投资231亿元落地合肥市的项目和相关产业;并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

今年7月,大众安徽旗下首款车型——ID.与众正式上市。大众中国还宣布:自2026年起,国产大众汽车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包括基于CMP和MEB平台开发的车型)将搭载全新的CEA电子电气架构——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

目前,大众在安徽已有多个相关的子公司——CARIAD、大众安徽、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等。“现在集团重心是放在VCTC上。”另一位接近大众中国的知情人士称。

在今年9月刚刚举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发言中再度提到合肥。奥博穆称:“我们在合肥建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它将成为我们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开发的核心枢纽。”

奥博穆是在强调大众中国的战略核心“在中国,为中国”方针时提到“合肥”的。他说,我们致力于更为深度地融入中国本土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为此,我们显著提升了本土研发实力,并与本土汽车制造商及软件、自动驾驶、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8月,安徽省相关领导在合肥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一行举行工作会谈。贝瑞德表示,安徽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将加快推动合作事项落地,持续加大在皖投资布局力度,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元新闻记者 梁巍)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