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你炒股了吗?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0-12 09:54:00

踏空

□南窗纸冷

这一阵的股票热宛若几年前的基金热。连去洗手间打水,都能听见炒股票的同事窃窃私语:今天可挣几个点了?指数汹涌,长期不受待见的大A宛若重新成了流淌着奶与蜜之地。这段时间,“踏空”成了常常听到的词,指没有在这一波上涨中挣到钱——说起来也有趣,没挣到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钱,为什么叫作踏空呢?

作为一个早年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我却从没进过股市,大概是曾听到太多经验教训。我的前辈老师们是见过几轮大牛市的,2015年重仓被套至今天的也有之,这些事对我来说未免有些太惊心动魄。在银行买些理财,尚且要做问卷调查,看看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稳健型投资者就不适合买风险型理财。真正进到场内,我自认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样都不行,单是可能被套牢个三年五载这种事,想想都难以接受。这么些年,我总是对大A绕着走。每天都会看指数,但从没下过场。有用户会玩模拟盘,在模拟盘里大杀四方,可是一旦真金白银入场,赔钱买卖就来了。“当局者迷”一点都没错。

前几年基金大热,许多年轻人进场,把当时的千亿基金经理都捧成了偶像派。去年起黄金大涨,许多人又攒起了金豆子。前些天股市大涨,听说银转证的业务都做不过来崩溃了。以常理看,这世上绝不可能人人都发财。当大家都涌入一个领域捡热钱时,通常只剩下陷阱了。真正的市场很残酷,但人们津津乐道的尽是段子:什么某网文作者忽然宣布自己停更,因为在这几天股票上涨中挣到了几百万,从此财务自由准备去享受人生了。这种事也未必没有,但可能性不大。一个从未接触过股市的人,第一把就梭哈几百万的可能性有多大?况且有多少人会把几百万放在活期里随时可用?如果是需要赎回、转让,至少也要个T+1吧?如果说这人是股市老鸟,那么之前多半赔过钱,有没有回本还未可知。当然,故事不能深究,人们就喜欢一夜暴富的爽文。也只有爽文,才能广泛传播开来。

这些年,也的确有过许多真实的爽文。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在极短的年份内成为富豪的,的确大有人在。只是人们钟爱平地起高楼的神话,那些烟消云散的故事,总是乏人问津。

说起来,一个人的财富观,才是其世界观的底色。回想自己从小到大受的教育,虽然学过经济,但对于一个人如何去积累和看待自己的财富,怎么合理使用与支配金钱,怎么管理自己的欲望和预期,这些都是书本上与课堂里不曾学过的。我们懵懵懂懂来到社会上,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在时代变化里狠狠遭受了一把财富冲击——如今常说中产返贫,中产如何定义姑且不论,为何会从好好的日子返贫,难道不是因为没有管理好预期,也没有合理估算过风险与现金流么?财富观的确会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走向。

说起自己,其实在这波大潮里,也并非完全没有“踏空”的惋惜。国庆节前,因为工作特别忙,每天只在午盘看一眼指数和板块,甚至也没有去管理下自己重仓的债。等到9月30日终于缓过一口气去调仓,亏损已经形成了。有时不免责备自己,一个每天关注经济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在一个难遇的牛市里不但没赚到钱,甚至还搞出了亏损,到底是怎么弄的?虽说亏损通常都会修复,但是在这个窗口里,自己真的不该做些什么吗?

人还是要妥善地和钱打交道。只有在真实的交易里,人才能判断出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保守者,还是风险家。在收益和亏损里,照见自己的贪婪、恐惧、追涨杀跌、心有不甘。金融是一种虚实交加的游戏,充斥着人性每一个细节。

著名投资人里有些文笔相当好的人。他们的文字透彻干净,有种节奏、分寸和准确。我有时觉得这是真正的语言之美,绝非辞藻和粉饰可比。

财商这一课,终究要补上

□风举荷

十一假期前两天,股市像蹿了火箭一样红火了几天,朋友兴冲冲问我:你进股市了吗?

我就笑笑不说话。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一理财财离开你。作为一个高位站岗老韭菜,熬过四年,此轮就算十个涨停板,套在我脖上那根麻绳能不能松绑还两说呢。靠股市赚钱?我成熟了,早不做白日梦了。现在特别认同一句话: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直到今天,我还看不懂年报、盘口、资金、k线,凭什么让我在股市赚到钱呢?

当初为啥会头脑一热入市呢?

因为咱有熟人啊!我有个师兄,股票做了很多年,成绩斐然,有天终于答应带我入市,去二级市场赚点零花钱,那还不麻溜小步快跑跟上。这就是典型的中式思维——熟人推荐。但我绝无中式思维的劣根性,绝对愿赌服输,亏本不怪领路人。

若要问,真金白银的损失到底给了我什么教训,那就是,中国人的财商教育真的很缺失。

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财商”的说法。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表面看,我们这些小散户缺乏的是专业的投资能力,实际上,我们缺乏的是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即财商。

中国人富起来没多久,一个家庭,从钱不够花到月有盈余,也不过二三十年间的事。我小时候是没有太多自主花钱机会的,也没有零用钱给我支配。而且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孩子上学时只管好好学习,家里的经济状况,既不需知道,更不需参与,赚钱是大人的事。真正进入社会又赶上消费主义盛行,每天只想着如何透支乱花钱,在财务规划能力上,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了。

对于我父母那一代人来说,最大的财商是“节约”,晚年甚至因为过度节约造成“没苦硬吃”的扭曲。当然他们也看不惯我,说我们是“没福硬享”的一代。这么看,我们两代人的财商都很堪忧啊。

这并非我的个人体感。有专业机构统计,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百姓的财商,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2018年,国内首份亲子财商教育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平均财商指数为60.1,刚刚迈过及格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通过利率计算、通货膨胀和投资风险三个问题,来计算中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结果全部回答正确的家庭只占1.65%,远远低于美国、荷兰等重视财商教育的国家。

任何能力都需要学习得来,和刷题技能一样,家务能力、爱别人的能力、管理财务的能力,都是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没有什么“长大就好了”的可能,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天上掉馅饼的时代,地上也一样会到处砸出坑,有人趁机暴富,有人多年站岗。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管理财富,错过发财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一不小心陷入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危机之中。

你看,我这根韭菜,不就被连根切了,好多年发不了芽,哈哈。

做了七日功课

□钱红丽

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么浮躁。整日想着怎么赚钱……我的安全感缺失症愈来愈烈。

前阵,在超市,准备买一棵京葱爆炒羊里脊,面对价牌上“9.89”的数字目瞪口呆。以往三四元了不得。即刻悲观起来,这怎么活得起?当然,许多人买菜从不看价,妥妥拥有三四套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产。这京葱就没买,用两元余一颗洋葱代替了。西兰花价格,自晚夏以来,一直处于高位,昨日已突破十元。蕃茄、青椒均在高位。

这个假期已无定力读书思考。我干了什么呢?通过网络,学习股票知识。不幸,还是未彻底弄懂那些专业术语。

以我的认知,进股市好比去澳门。10人中,大约一两人会赚,四五人不亏不赚,另外全赔。

鉴于一点基金亏着30%。鉴于一点美汇,搭上一年赚回的利率,尚且缩水万余。至今未换回,又存半年,简直负隅顽抗。马上美联储又要降息了。再不换回,亏得更多。

一个不会理财的小白,因错判形势,投资什么,亏什么。故,就劝自己,千万不能去股市做梦了,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怎么不是一次大洗牌,后入场的散户大多沦为炮灰。以我基金为例,三四年来,跌至50%多,节前股票上涨,慢慢往上浮动20%,意味着许多老股民尚未解套。我的愿望很小,等本金涨回,立即清掉。

一部分人将银行定存全部搬去开户。许多人极乐观,就祝愿他们美梦成真吧。

网上分两派。一派是大胆冲,财务自由指日可待。另一派则极力规劝,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昨天读了经济学家华生先生一篇长文,颇为理性,但他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我似乎懂了。也被一位大Ⅴ身体力行着。

这位大Ⅴ节前解套清仓,晒出盈利两百余万。据估算,她投入本金大约在八百万。是个早已财务自由的人。纵然全亏,她也还有N套房产托底。

一个假期,我就这样作壁上观,顺带忧患天下,啥事没干。

近年,好几位朋友建议炒股。像我这样一个连两位数乘一位数都依靠纸笔的人,简直无法参与到如此高智商游戏之中。

偶尔,听闻同事窃窃私语:可以抄底了。这个我懂,就是等一只股票跌至谷底,看准时机买入,捂着,静等牛市冲上来。这些同事,个顶个高智商人才。去年,换美汇时,汇率小数点后面四个数字,一周后,我去问,她一口报出,震惊死人。

也曾错过一次发财机会。N年前,朋友公司上市,他作为董事之一,有被分配到购买原始股份额,竟然主动放弃这个权利。事后才说起。钱的事,非小事。他可能觉得万一公司破产,害友朋血本无归多不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理财白痴也懂得,持有科技公司原始股,相当于买了份巨额保险,亏损概率微乎其微。也许在这一轮牛市上,便收获颇丰呢。确乎与一笔巨款失之交臂。

一友问:你何以如此节俭,讲个具体数,到底拥有多少钱,你才有安全感。

怕说出来,她笑话我没出息。实则,在这样的环境,至少要有一千万吧。但我还是要存够八百万才安心,然后才去壮游这星球上美丽河山。累了,隐居于青山白水间。手里必须有两百万流动资金,可以让我实现农业梦想,比如做堆肥呀,耕种有机稻、菜,养猪鸭鹅鸡呀。做不动,就请老大爷帮忙……

定居纽约的朋友,早已财务自由。如今重新进入本行,学习写作,让列些书单与她。我乐意倾心相授。当她反过来一次次建议炒股、购买黄金……我总是延宕着不肯执行。

“你追求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算了,还是读点书吧,文学总是给人最多安慰。

股海沉浮记

□小麦

这个长假,股民过得喧哗而骚动,九月底连涨五天,一扫几年熊市颓气,从每天交易四五千亿,一举到30号那天前半小时就过一万亿,几乎所有股票涨停,我们这种老股民都不由头晕目眩,又惊又喜之余,只怕这一刻是短暂的火花。

当我们身陷七天长假,而港股照样开市,涨得汹涌,大陆股民隔着屏幕,不由口水直流。股民们第一次发出呐喊,要求中止假期,与港股的繁荣共起舞,更有好多新手磨拳擦掌,各种门路筹款,加杠杆,准备8号一开市就冲进来抢钱。

股市不是随便捡钱的呀,8号冲进来的被埋了,9号继续大跌,股市的凶险就这样残酷而赤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看过《繁花》电视剧,都记得那会儿的热闹,而如今,互联网将一切更直观更热气腾腾端到每个人面前。比起鼓励朋友炒股试试,我更多的是想劝诫,玩玩就好,见好就收。

以我这多年小散的经验来说,股市绝非伊甸园,它更似一种修罗场,固然有赚得盆满钵满潇洒离场的成功者,更多的则是一套数年,始终挣扎在解套途中的普通大众,传说中最后走上天台的极端也不鲜见。我个人的建议是,股市有它的乐趣,只要调低期望,用余钱进来玩玩,赚点小钱,还是很容易的。

我是2006年入市的,之前略有几万闲钱,胡乱在银行窗口买了一个听任推荐的基金,年底时,感觉每个人都在聊股市,饭桌上,咖啡厅里,大家都是热心在聊,我心虚地说,我只有一只基金,得到的反馈是现在股票这么好,你的基金一定也不错。

股市大涨,基金一荣俱荣,我的那只基金半年后就拆分了,八万基金赎回的时候,到手19万,初入即大捷,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于是,我也杀入股市,开户,入金,交易。2007年夏天真的太美好了,每天都去元一时代花园的好友家吃饭,两人时常交流持仓情况,常常午觉睡醒,哪只股票又涨停了。那时赚多少钱不太可考,但那种愉悦倒一直印在我俩脑子里,每次回味都觉得是青春的一抹靓丽色彩。

那时没什么闲钱,涨时赚钱有限,跌时倒结结实实。有一次。朋友临时给我电话说,有只股票有重组的消息,马上要封闭。我紧急抛了所有别的,买入那只股票,还告诉熟悉的几个朋友,想实现共同富贵呢,但结果,几个月后,这只票重组并未成功,我们不仅没有发财,而是全部被套,一套好几年。奉劝朋友们,千万不要听消息,更不要盲从。说起来,是多么痛的领悟。

2015年的大牛市,我也是经历过的,那会儿也是随便一只股都是赚钱的。我胆子小,赚几千就跑。连续千股跌停正是那时的盛景,熔断也是那会儿知道的名词。一周时间,我从盈利十万到亏本十万,不要说为什么不跑,人啊,永远在和自己的勇敢和保守做斗争。庆幸的是,我没有杠杆可上,那一年有多少千万身家的人,一夜之间归零或负债累累,不过就是上了杠杆。

股市固然不少花团锦簇的神仙故事,更不少白骨累累的鬼故事。我不过是将炒股当作一个小爱好,是与客户取得共鸣的话题,是闲来无事查看的小游戏,是有一帮同道中人可以交流的社交利器。自从不是太重视它后,这几年都是盈利的了。

这次2024年牛市,我觉得新人是很好的练习机会,老人也是很好的解套机会,而我扩大盈利,并且想好,如果钱赚了就及时出来,放到别的地方去,凡事都怕沦陷,在股市,尤其要警惕这一点。

小富即安,有这样的心态,你就能在股海里嬉戏啦。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