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王法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确认了这一段劳动关系,为补办养老保险做好了准备。”近日,在合肥中院内,夏女士的丈夫握着法官王二辉的手连声感谢道。而在这起案件中,一份体检报告成了关键证据。
办退休遇到证明劳动关系难题
夏女士在合肥某配件公司工作多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需办理退休手续,申领养老金,夏女士才得知由于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用人单位未给她缴纳养老保险,因此无法办理退休手续。
为此,夏女士多次去找单位补办,但单位矢口否认这一段时间的劳动关系。夏女士选择通过诉讼解决。
接到这个案件后,法官王二辉翻阅厚厚的卷宗时发现,夏女士提供了很多证据,想证明此期间的劳动关系,但因时间久远,能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并不多,大多是投诉记录。
工作服工作证,用人单位均不认
法官拨通了夏女士的电话,做起了调解工作。“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任劳任怨,没想到,到了年龄却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夏女士在电话中情绪激动。
法官又拨通了用人单位的电话。“我们只认可其在2019年1月到10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她主张的2014年4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的劳动关系我们是不认可的,她提供不出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态度很直接,坚决予以否认。调解工作做不通,法官决定安排开庭审理。
审理过程中,法官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深入的审查。夏女士出示的工作服、工作证,用人单位不认可;工友同事的证人证言,用人单位不认可;体检报告,用人单位不认可……法官一页页地翻阅着卷宗材料,边看边思索。
体检报告成关键证据,劳动关系得以证明
法官反复翻阅卷宗材料中的证据,一页一页地翻看,一遍一遍地查阅,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为何这份2018年的体检报告上单位名称和当事人单位名称如此接近?”
法官进一步查阅工商登记资料,发现虽然两家公司名称有细微的区别,但公司负责人都是同一人。
“绝非巧合,一定是这家公司玩的障眼法,看来劳动者所言不虚。”翻阅着证人证言对夏女士工作细节的陈述,看着眼前的证据材料,法官心中有了答案。
法官认为,对于劳动者主张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从证据规则来说,劳动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但是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由于平时不会刻意地去保存证据,等到发生矛盾纠纷之后,因为时间久远,往往难以举证,处于弱势地位。“劳动争议案件虽然多是‘小案件’,但能不能办理养老保险,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头等大事,案件结果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他们对法律和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所以办案要谨小慎微,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根据夏女士提供的2018年体检报告,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相互印证,法官很快拟定了判决书。
合肥中院终审判决确认双方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这为夏女士补办养老保险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终,用人单位服判息诉,夏女士的养老“烦心事”得以顺利解决。
(蒋元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