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10月29日从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获悉,截至9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维持高位,各项存款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制造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共同成长计划”贷款企业已超万户,绿色贷款同比增长明显。
制造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王东介绍,截至9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213.95亿元,同比增长11.39%,环比降低0.5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507.27亿元,同比少增1876.19亿元。
从总量上看,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列全国第12位;从年初增量上看,列全国第7位;从增速上看,并列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列第1位,长三角并列第1位。
从信贷结构上看,截至9月末,安徽省制造业贷款余额9873.7亿元,同比增长20.26%。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为6155.18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01个百分点。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安徽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466.67亿元,同比增长17.7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35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794.41亿元。
9月末,安徽基础设施贷款余额为15313.68亿元,同比增长13.0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688.35亿元。9月末,安徽涉农贷款余额24887.73亿元,同比增长13.1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608.94亿元。
在贷款保持高位的同时,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持续下降。
9月末,安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1%,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1%,较去年同期下降77个基点。
存款余额增速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432.85亿元,同比增长9.81%,环比提高1.37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871.48亿元,同比多增7.21亿元。从总量上看,安徽省列全国第11位;从年初增量上看,列全国第8位;从增速上看,列全国第1位,较去年同期提升8个位次。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住户存款新增5534.96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70.32%,同比少增417.8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516.92亿元,同比多增297.55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加5018.0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471.78亿元,同比少增853.10亿元。机关团体存款新增307.37亿元,同比少增542.0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新增1515.30亿元,同比多增1801.71亿元。
“共同成长计划”授信企业已超万户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姚丰29日介绍,今年以来,该行在推动全省信贷总量增长保持全国前列的同时,不断优化质量和结构,引导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共同成长计划”是安徽省科技金融领域推出的一项创新政策和举措,实施一年多来取得良好成效。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初始政策基础上,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部门印发提质扩面相关文件,推动“共同成长计划”科技金融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省天使基金群基金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名单内企业深度融合,特别是加大对注册期2年以内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
该行还依托安徽省“迎客松行动计划”、“科创企业上市促进专项行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基金丛林”,构建“股债贷保担”服务体系。发布《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业务指引》(社会团体标准),构建标准化、模块化的“共同成长计划”中的贷款合同、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银企双方持有、实现、转让“认股选择权”以及“认股选择权”收益分配的相关细则。
截至9月末,“共同成长计划”已累计为全省超万户初创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608亿元。
低碳绿色金融全国领先
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安徽省将绿色金融纳入全省金融改革创新框架,推动构建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们创新了业内诸多第一,例如全行第一笔线上光伏贷等。”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负责人赵晨介绍,该行围绕政策导向、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开展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例如:海螺创业的中部六省首单绿色熊猫债,铜陵建投全省第一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来安晶科光伏电力全省第一单碳减排双挂钩贷款。此外,该行还落地了兴业银行全行第一笔线上光伏贷、第一笔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贷,并在碳金融领域探索推出了碳配额质押贷款、碳账户贷款等创新业务。此外,该行还努力为安徽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与滁州市、合肥高新区携手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并于去年6月发布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为省内首家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79.87亿元,较年初增长51.38亿元,增速22.5%,高于该行贷款增长5.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贷款比例29.6%,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经测算,该行所支持的绿色项目可实现节约标准煤229.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14.4万吨,节水57万吨。
姚丰介绍,在绿色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出台包含支持绿色低碳的“安徽金融改革措施22 条”,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调度,确定6家基础较好的银行作为重点推进行,发挥金融机构贴近市场优势,参与谋划推动。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全覆盖,其中86%的银行成立了绿色专营机构。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绿色低碳项目库、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储备库、发债企业服务平台以及“两高”项目联动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分类施策,加强绿色低碳产融对接。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22亿元,同比增长44.4%。
特色普惠更有质效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经济单元密切相联,可助推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观察社会经济的“晴雨表”指标之一。
民宿业是目前文旅行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新领域。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总经理曹江海29日介绍,该行通过与民宿协会合作模式,在黄山、池州等地推出“工银兴农贷 民宿贷”,截至9月末已向民宿小微企业主授信2亿余元。在亳州中药材市场,该行围绕中药材产业链,聚焦关键环节,量身打造专属服务,向中药材种植户提供“种植e贷”,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政银担”,围绕中药材销售量身定制“亳州中药材贷”,在保证金融活水“水流”充沛的同时,推动引水入渠、精准滴灌。同时,该行坚持“全行办”普惠,多措并举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近三年来,该行普惠贷款年均增速超60%,普惠贷款利率逐年持续下行。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贷款利率已较年初下降18个基点,充分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同时加大首贷、无还本续贷服务力度。
在全省层面,近三年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会同省工信厅、省金融局、省总工会、省市场监管局、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处等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和行动,涌现了一批特色产品和典型经验,营造了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的良好氛围。在乡村振兴方面,依托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农贷”,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发、展示和撮合相关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以点带面”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并衍生出宣城市“共同富裕贷”、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等区域特色创新模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