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每年超80%财政增量资金用于民生保障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1-01 14:55:58

11月1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获悉,安徽财政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介绍,近两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年均分别增长6.1%、6.7%,保了重点、惠了民生、防了风险,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安徽 “免申即享”入选国办“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重塑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方式。安徽零基预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省财政厅出台改革方案,全面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清理重塑省级185项支出政策,编制近两年1599亿元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跨部门工作协同,推动政府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搭建“免申即享”平台惠企利民。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针对惠企政策兑现过程中企业的“烦恼”,创新搭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实现资金“无感”兑付,该项工作入选国办“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

为了优化惠企资金支出“最后一公里”,省财政厅以“皖企通”为链接点,打通16个市和省级主管部门20多套系统间的数据通道,创新搭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推动政策申报、审核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让资金“一键直达”市场主体。平台自2023年3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已兑付财政资金159亿元,惠及企业3.4万家。省财政厅将持续推进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功能优化和迭代升级,在支持企业高效便捷享受惠企政策上,推出一批新举措。

五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962亿元

深化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改革,着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顶格执行,在国家授权范围内顶格出台省级政策,编制全国首份财税优惠事项清单,五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962亿元,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债券资金早发快用,建立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分配“赛马”机制,支出进度连年位居全国前列,有效发挥专项债扩投资、稳增长作用。政采环境更加优良,“徽采云”平台全面推广,出台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若干举措,市场主体资金占用年均减少约100亿元。直达资金加快下达,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度位居全国前列,直接惠企利民。

科技创新担保支持金额位居全国第一

深化对新质生产力投入机制改革,财政金融协同放大效应显著增强。全省预算安排各类人才资金,保持连续高增长。在科技投入的规模、总量、增幅和结构优化上,均取得明显突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位居全国第四,仅跟广东、江苏、浙江省后,助推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担保起步早、行动快,支持金额位居全国第一。

统筹162.1亿元持续壮大十大新兴产业“基金丛林”。累计安排40多亿元,支持把“中国声谷”,这个我省唯一“国字号”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打造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支持组建首期30亿元的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提升“黄山”这一国际超级IP影响力。

省财政厅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健全稳定投入机制,近五年累计投入生态环保领域超300亿元,带动全省各级财政投入1214亿元,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与浙江省共同出资10亿元,联合设立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两省开展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教育共建、医疗健康等多领域专项合作。与江西省、江苏省,分别建立长江干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赣皖、皖苏考核断面均达到补偿水质要求,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优质水平。

每年超80%的财政增量资金用于民生保障

省财政厅深化民生兜底保障改革,多把一些群众关心的事,转化为财政支持的民生实事。稳步增强财政聚焦民生的供给能力,每年超80%的财政增量资金用于民生保障,三年来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从民生实事“小切口”入手做民生工作“大文章”。

采取超常规举措破解教育投入难题,教育支出已成为我省财政第一大支出,各阶段教育生均经费明显提升。安徽财政统筹超30亿元支持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儿童、创伤、肿瘤等九大区域医疗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年均筹措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5亿元,我省促进就业工作连续5年获得全国先进地区表彰激励。

近年来,省财政厅围绕安徽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多渠道加大投入,着力支持公立医院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内涵式发展。自2022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打造1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支持推动实施“江淮名医”培育工程,每三年选拔培养各层级医学人才850名。加大医疗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对来皖工作的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3年200万元扶持经费补助。

此外,大力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财政统筹安排140亿元,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我省获批的9家医院全部开诊运营,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已合作开设名医工作室43个、诊疗科目192个,着力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需求。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