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迈入中高教育现代化指数省份行列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1-01 16:02:55

11月1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上获悉,我省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2.3、1.2个百分点,迈入中高教育现代化指数省份行列,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省份之一。

立德树人新成效: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我省打造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五年增长158.9%,荣获国家级奖项达22人次。

持续健全“五育并举”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双减”等重点改革任务,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建设试点,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3年有4名中小学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荣誉,人数居全国首位。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提高至82.3%。在全国率先全面下放高校教师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权,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教师,由学校根据岗位需要按期聘用)相关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高等教育新作为:3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双一流”

我省强化人才培养能力,3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高峰学科、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和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省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在有关学科发展水平指标和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实现显著突破。

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方案,目前,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占比达64.9%,较2021年提升24.9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区域高等研究院并开展研究生招生的2个省份之一,形成总院和合肥、芜湖、阜阳、淮北分院的“1+4”组织框架,为全省支柱产业发展搭建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移新平台。

我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全省13个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中,11个有高校参与。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省部级46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增速。

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全面启动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

我省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8%、93.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2.4个百分点,绩溪、青阳、黟县等3个县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乡镇公办园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在中西部省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繁昌区、天长市、徽州区等3个区(市)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市)。同时,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施县中提升工程,特色高中建设初见成效。

全面启动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统筹优质资源,创新办学模式,稳步提升皖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质量。针对人口发展变化,建立基础教育学位预警调度机制,推动解决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

职业教育加强制度创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我省在全国率先就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开展省级地方立法、建立省领导联系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制度、与教育部共建技能安徽。

我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立项培育建设1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合肥、芜湖2个产教联合体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2024年首批立项建设40个。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两批选聘产业教授630名。全面抓好提质培优。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建成A类校66所。我省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