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活化石”中华水韭现身休宁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11-06 11:43:14

11月6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休宁县获悉,休宁县日前在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在月潭湖镇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此外,在商山镇和东临溪镇多处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

据悉,中华水韭为水韭科水韭属多年生沼泽植物,为中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起源可追溯至泥盆纪,是演化时间最长的水生植物,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它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浅水池沼、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由于农田生产建设和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迁和水域消失,该种现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休宁此次发现的中华水韭生长在山区池塘内,数量不多,伴生植物有谷精草、垂枝细莞。

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属植物,由于水蕨属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较为容易,常作为蕨类植物研究中的模式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中的“拟南芥”,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由于水蕨属植物对生境极为敏感,很容易伴随着湿地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而消失,因此2021年水蕨属所有种被列入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休宁发现的水蕨生长在收割过半荒废的水稻田中,2个分布地数量均超过百株,整个种群生长良好,新生幼苗较多。

休宁县作为安徽最南端的一个县,一直以来都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安徽省内生物多样性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在休宁发现中华水韭和水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多样性数据,更反映出休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王赛尔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