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作为妻子的你,有没有问过“瑞士卷”的问题?作为丈夫的你,有没有面对这道“送命题”绞尽脑汁,思考什么是标准答案?
“瑞士卷”内容是:一盒瑞士卷8个,女儿吃了2个,儿子吃了2个,丈夫吃了2个,妻子认为剩下2个该自己吃,结果却被丈夫一顿“爹味”训诫,理由是家长应以身作则,多吃正餐少吃零食,而且如果妈妈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
情节如此简单的一条视频,却在网络空间引发了网友的海量做题热情:一部分在讨论8个瑞士卷怎么分的伦理题,一部分在研究这是否是道按剧本摆拍的智商题。
很快,发布“瑞士卷怎么分”视频的博主道歉了,大概内容是:她和丈夫最近矛盾确实有点多,视频是真实的,因为不想继续传播负能量,所以删除了,考虑到这次事件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所以非常后悔和抱歉。
笔者看来,她这样的道歉其实错了。如果视频内容是真的,她完全不需要道歉;如果视频内容是假的,她当然应该道歉,而且不能止于个人道歉。
假设是真的,那么大家讨论“瑞士卷怎么分”就是有意义的,由此引出的夫妻关系、家庭地位、全职妈妈等话题都可以讨论。理不辩不明,经过观点碰撞之后会带来更多的妥协和共识,也将在实践中教会我们包容不同的观点。
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并发布,是博主的权利,博主也没有强迫网友关注或不关注自己。一条真实的视频被关注,只是适逢其会的双向奔赴,不存在什么占用公共资源,没必要道歉。
但如果这条视频的内容是假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博主制造和传播虚假内容,就是在刻意制造对立、传播焦虑、挑战底线、激化偏见,就是占用公共资源、污染网络生态、败坏社会风气。都抛开事实不谈了,所有的讨论不就是空中楼阁,完全属于浪费时间、精力和情绪。
很多人将“瑞士卷怎么分”与“秦朗丢作业”相比较,认为造假如出一辙。
今年初,“秦朗丢作业”曾占据多个热搜榜单,多方竞相跟进炒作,但视频纯属摆拍造假。事件本身并不复杂,真相如何也不难调查,只是在流量狂欢之后,回过神来的大众似乎有“被戏弄”的感觉,更不乏“谁在制造热搜”的追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新闻的思考。
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造假可谓是花样百出。从“秦朗在巴黎丢了寒假作业”,到“女骑手深夜送餐电动车被盗崩溃大哭”;从“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带娃在街边摆摊还债”,到“怀孕5个月的博主相亲找月薪2万的老公”……相关视频事后均被证实为蓄意摆拍,涉案人员都已被依法处罚。
生动鲜活接地气,是很多自媒体作品吸引关注的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内容肤浅、格调不高的“新闻”也借机出笼,社会价值不大,煽动性不小。网友的注意力被不断“收割”,收获的却是一场空虚。
早在去年7月,中央网信办就发布了管理要求: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也有相关规定:因作品未注明系“演绎”或“虚构”,致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今年是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各方都在重拳出击。短期降级限制、平台通报批评、罚款、封号、公开道歉、行政处罚……法规在一步步完善,措施正一天天严谨。
所以说,如果视频内容是假的,光靠博主道歉还不够,平台和相关部门的依规依法处罚必须紧紧跟上。
最新消息是,博主所属地的浙江金华市委网信办已经表态,将对“瑞士卷怎么分”视频内容进行核实调查。在真假未明之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陈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