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上派镇:提升三项服务,打通基层服务“神经末梢”
来源:肥西上派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11-08 08:11:56

近年来,上派镇新华社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网格化治理为载体,践行“小网格、微服务、精管理、大格局”的服务理念,以网格为切入点,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成效,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注入新动力。

H:\上派镇新媒体发稿统计\发稿统计\新建文件夹\新华社区-基层治理-202411_看图王.jpg

“面对面”服务。新华社区共15个网格,“一格一员”配备一名网格员。组建“1+1+1”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队伍,网格员通过每天走访、巡查,收集社情民意,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及时排查小区商铺环境问题、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事项,并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智慧肥西吹哨上报,做到对辖区各类人群、各类事件底数清、情况明。网格员建立特殊人群台账,定期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进行探访。并通过发掘小区有技术有手艺人员、发动志愿者力量、动员在职党员与退休党员、组织“五老人员”参与等方式,提升网格队伍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域覆盖、力量统一调配,打好网格化治理的坚实基础。

H:\上派镇新媒体发稿统计\发稿统计\新建文件夹\新华社区-基层治理-202411 (3)_看图王.jpg

“精细化”服务。针对治理难题,采取不同方式逐个击破。辖区内不同小区因地制宜开展提升改造,没有物业的“三无小区”引导居民开展小区协商共治,为提供便民服务、美化小区环境,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机制,解决了牵牛巷机动车停车、三圆小区燃气开通等难题。针对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建立“红色物业”模式,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共商共议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社区书记红色物业周六接待日活动,架起红色物业与群众的“沟通桥梁”,有效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的党建格局,凝聚党群同心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已解决县政府大院小区楼顶废弃太阳能拆除、水晶城17号楼外墙脱落事宜,水晶城小区非机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H:\上派镇新媒体发稿统计\发稿统计\新建文件夹\新华社区-基层治理-202411 (2)_看图王.jpg

“高标准”服务。一是提升硬件设施夯实服务基础,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点,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立红色驿站“歇歇脚”,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手机充电、夏季乘凉、药品等服务。二是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水平,推动“灵西”小程序广泛应用,居民可通过“灵西”微信小程序、 智慧物业实时上报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构建“数字防线+技术防线”为一体的全方位基层治理防线。三是“一站式”服务。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全岗通”工作方法,实现政策咨询、党务办理、政务服务等事项“一站式”办理,用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以提升满意度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朱亚美)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