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城中村”变“城中景”合肥市包河区老旧小区展新颜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11-10 14:51:17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千家万户,更考验城市治理水平。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因地制宜编制好改造方案,确保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得民心、合民意。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完成42个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项目,惠及居民近3万户。

“城中村”变“城中景”

芜湖路街道合肥仪表厂宿舍始建于20 世纪 60、70年代,这里承载着工业发展的城市记忆,但也饱经风霜,亟待改造。如今,走进前身为仪表厂宿舍的中铁臻庭小区,宽敞明亮的住宅楼、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小区院落改造成了一个个袖珍小游园、健身器材、便民步道、儿童乐园应有尽有。该小区乘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让这个曾经的“老乱差”摇身变成“网红小区”,“面子”更美“里子”更秀。

“既干净又整洁,不仅上下楼有电梯,楼下还有健身器材,花园、步道,现在的小区比以前好太多了。”11月6日下午,在此地居住已有三十余年的79岁老人张立煌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改造后的一桩桩喜事,如今他已搬入新家一个多月。

“曾经的仪表厂宿舍房屋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化严重,安全隐患多,居民的生活品质受到了严重影响。”芜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本义介绍道,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包河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城市更新政策,将合肥仪表厂宿舍的改造提升作为重点民生工程。

2021年11月中铁四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标该地块,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完成安置房主体结构封顶。2024年4月22日,合肥仪表厂宿舍改造项目分房,小区500多户居民实现原地回迁,圆了安居梦。

“规划时,居民对于户型的诉求比较多,因此,4栋小区楼,我们设计了11种不同的户型。”中铁四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叁子告诉记者,虽然不同户型的布局、承重结构各有不同,工程复杂度也成倍增加,但为了尽可能满足住户需求,将“民意”变为“满意”,他们克服了设计、施工上的难题,将居民的诉求变成了现实。

“居民自治征迁”打造幸福家园

作为合肥首个以“居民自治征迁”方法完成改造的城市老旧小区,仪表厂宿舍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在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新闻记者从芜湖路街道了解到,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利益优先,经分析研判,确立了“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分段实施、逐步推进”的实施路径,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仪表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和仪表厂宿舍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并选举成立由11名居民组成的居民征迁自治小组,推选楼栋长,遇事“好商量”,通过群众自治的方式,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办。

街道搭建协商平台,组织居民代表、设计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房型设计,还多次开展安置房业主开放日活动,有效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自今年4月份小区物业入场服务以来,40余项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协商解决。

“有问题我们就及时分析反馈,助力小区征迁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已在此居住五十余年的杨玉瑞就是居民征迁自治小组成员之一,他回忆,自治小组成员一次次联系、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小区征迁改造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分房后,大家对新建小区的质量和环境都十分满意,这简直是‘安置房的天花板’。”

近年来,包河区不断探索片区收储、捆绑平衡、城市更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创新城市运营新理念。如该区所属的卫岗王卫片区试点推行的“肥瘦搭配”模式、淝河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以及上述仪表厂改造项目,通过规划统筹,采取开发代建模式,将地块安置与商品开发统一平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规划布局,给征迁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合肥市也坚持“规建治一体化”理念,积极推行片区综合开发,以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优化生态为目标,通过城市运营倒推规划设计和建设,整体提升改造片区的城市功能,高质量推进片区规划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