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手段治疗肥胖,安徽首次运用一项新治疗技术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11-18 10:45:26

腰骶部不适、踝关节不适、频繁腹泻等。肥胖不仅影响人体美观,也对健康造成诸多危害。对于肥胖群体而言,减重瘦身始终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日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安徽省首例胃转流支架减重治疗技术,在传统的外科减重手术之外,为肥胖患者减重提供了新路径。

患者晓静(化名)37岁,身高165cm。四年前怀孕期间出现体重异常升高,生产后体重仍持续增加,高峰体重达到80.3公斤。近年,晓静尝试通过控制饮食、运动等方式减重,但成效不明显。由此,产生了通过医学方法减重的意愿。

“已经不仅仅是形象问题了,肥胖还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健康。”晓静介绍,过去几年,由于体重基数大带来关节负重,经常反复性地出现腰骶部、踝关节不适,睡眠质量也较差。更严重的是,还合并有肠功能紊乱,消化道异常脆弱,生冷食物刺激后带来的频繁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为消除肥胖及多种合并症带来的痛苦,晓静曾希望通过外科减重手术瘦身,但经医生评估,她的体重尚不达到外科减重手术指征。在医生建议下,晓静入住安医大二附院消化内科,经过该院多学科协作会诊,明确其符合内镜下减重治疗指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方海明为晓静完成了无痛胃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无不适症状,目前恢复良好。 

据悉,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减重治疗技术,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医院开展。该技术通过无痛胃镜将支架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将不渗透套管置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隔绝食物与部分消化液的接触,减少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达到减重和控制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该项技术无需‘开刀’,不改变人体器官的生理结构,是肥胖症以及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疾病治疗的新选择。”方海明介绍,该项技术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的优势,患者在术后一周可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植入体内的支架一般在三个月后通过无痛胃镜取出。视治疗效果和减重目标,患者亦可以重复多次接受该项技术治疗。

“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减肥效果不好,但自身体重又未达到手术减重指标的肥胖者。”方海明介绍,胃转流支架置入术还可与外科减重手术相配合,重度肥胖患者先通过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减轻部分体重,再进行手术减重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据悉,该项技术获得了《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荐并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在安徽省内尚属首例。记者在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目前该院实行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和代谢疾病治疗模式,为肥胖症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通讯员 刘理扬)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