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合肥,瑶海向新。2024年,瑶海区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铺陈着乘势而上的美好愿景。
刷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连续入围“赛迪百强区”;创新,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数增长20%,为历年最高。焕新,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域性总体城市设计;清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29.7%。
城市“年轻力”,东部新中心。2024年,瑶海区聚焦“新中心+主战场”定位,东部新中心建设步入新阶段。2025年,瑶海区将更快速度建设东部新中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刷新: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过去一年,瑶海区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加快建设“五大瑶海”,经济社会发展挺进“四强”:2024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9位、2024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83位、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47位,连续入围“赛迪百强区”,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2024年,瑶海区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220亿元,新增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8个;22个总部项目落地运营,招引60个腰部项目,增速107%、全市第1;基金招引落地项目18个,完成投资5亿元;商协会大厦集聚商协会149家,新招引落地企业188家;分别在香港、澳门建立新乡贤“双招双引”联络站,外商直接投资2042万美元……瑶海区招引再结硕果。
2025年,瑶海区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深化“微园区+基金+场景应用”引育模式,优化大数据产业联盟、MAH转化中心、商协会大厦等产业平台,依托一谷三基地、十里产业长廊等园区载体,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智新创谷产业园、新能源(氢能)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快速布局一批智能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项目。
同时,还将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推行“研发+总部+委外制造”模式,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翻一番;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力争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00个……一个动能澎湃的瑶海正在长成。
创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
1月3日,谷器数据公司总部迁至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中国网谷物联网科技产业园。这家国内第一、唯一通过SaaS+低代码开发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还同时决定,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及销售中心一并迁入,这与禾丰科技新材料及智能装备制造低碳产业园项目开工时间仅相距6天。
厚积薄发。随着工业重回大城市、重回主城区等概念持续升温,瑶海区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发力,位于南淝河畔的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优势愈发明显,吸引一批新兴的现代都市工业企业进驻。以安徽银通物联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深耕融合支付应用领域等各个领域,历经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在瑶海顺利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过去一年间,瑶海区实施工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三期、研力电子产业园建成投用,禾丰科技低碳产业园开工建设,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二期、三期即将开工。德恒汽车等一批“小、专、精”工业企业落地,规上工业企业数增长20%,历年最高,专精特新企业数增长50%,连续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瑶海区持续营造更有竞争力、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环境,连续两年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安徽城区前三,科技创新指数上升量合肥市第一。聚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瑶海区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抢占机器人产业新赛道,与头部企业乐聚机器人签约共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史河机器人启动总部迁入;加快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招引盛芯科技等项目19个;推动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发展,MAH产业体系逐步成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研究院正式运营,新增B证企业3家,集聚医药企业26家。
焕新:提升城区能级活力,催动瑶海华丽蝶变
2024年12月28日,老合钢解危处置启秀苑项目正式分房,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与曾破败落后的老合钢地块影像重叠,着实令人振奋。
2024年,瑶海区高效推进征迁安置,一体实施“拆、建、安、管”,在合肥市率先开展区域性总体城市设计,单元控规及街坊编制覆盖率居全市前列,全年共计完成征迁105万平米,大店北、雨山路西等400亩经营性用地上市成交,多渠道筹集资金助力城中村改造,累计实施改造城中村23个,完成文明大院等12个老旧小区整治,惠及群众1590户。
聚焦“提品质+精治理”理念,瑶海区城市更新不断刷新城市颜值。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新鸿安片区征迁上市。星海湾项目和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项目荣获“黄山杯”奖,郎溪路、包公大道项目通过全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广德路项目获评第16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值得关注的是,瑶海区2024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1.84亿元保障城市更新,组织申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超150亿元,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性推动科技赋能,实现全区征迁安置信息化平台一体化、数智化管理。
2025年,瑶海区明确将更强统筹推动城市更新,努力提升城区能级活力。其中,将聚力片区更新,实现龚大塘片区更新圆满收官,加快推进和平路片区开发建设,适时启动龙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攻坚城中村改造,完成全部32个下剩项目改造,力争征迁面积再超百万平方米。
清新:逐绿前行,守护蓝天白云
2024年9月,瑶海区的二十埠河流域环境治理及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公开招标,未来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这是瑶海始终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瑶海区“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9家单位获评“无废细胞”。5处初期雨水调蓄项目全部投用,5处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标准。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3.4%、19.1%。新增公园游园6个,新建提升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29.7%。一个个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的生态文明故事正在上演。
而在2025年,瑶海区将进一步加快二十埠河流域EOD项目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排口溯源监管,力争5处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同时,健全大气污染管控联动机制,全力压降PM2.5、PM10浓度,稳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瑶海区还将建成投用绿色循环综合体,持续完善固废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新中心:“科技+产业+文旅”,打造融合发展试验区
“合肥东部新中心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入选2024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选题,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纳入“科大硅谷”创新单元拓展载体……2024年,瑶海区举“全区之力”绘就合肥东部新中心这座“未来之城”生动画卷。
2024年,聚焦“新中心+主战场”定位,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步入新阶段,面积扩容至10.4平方公里,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31个,总投资55亿元。7月,合肥市博物馆混凝土结构封顶;11月,合肥市儿童医院新区项目完成封顶;12月,复兴集团首个市场化开发项目“雲启东方”实现首开,合肥市和平小学新校、三十八中新校等教育项目投用招生,集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展示、服务六位一体的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用,轨道交通6号线、龙岗路项目保障有力,障山路、滨河路等4条支路建成,唐桥公园一期对外开放……“高品质生活中心、新业态集聚中心”越来越具象化。
2025年,瑶海区将统筹推进“一河两岸三地”建设,加快由建设管理向建设发展转变,全面启动核心区开发建设。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链,东部新中心将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落地一批高成长性腰部企业,努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十里产业长廊,加快红旗产业园升级改造,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持续擦亮“一廊一湾一园”区域发展特色名片,全面打造“科技赋能+产业更新”新高地和“科技+产业+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
(通讯员 关堂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