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跨年纪事】我要从南走到北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1-16 18:21:21

2025年初,直至乙巳年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是传统的“跨年”状态。新旧交接,岁序常易,亦是萌发春天与希望的时际。

中国传感谷内企业生产场景。(资料图片)(源自安徽新闻网)

醇氢汽车与甲醇船舶同日“启动”

零下十多度的天气中,第九届亚冬会筹备已进入最后冲刺,包括待命状态的300多辆甲醇汽车。

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如何保障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是一大难题。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将在城市侧为亚冬会提供公共出行服务。

1月10日,亳州市与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醇氢生态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此前,亳州方面领导曾多次带队考察吉利集团,吉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书福也于去年9月赴亳州考察。李书福意在跑出一条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他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明确表示:“发展绿色甲醇、绿色经济,发展醇氢电动汽车”,为用户提供“可油可电可醇”的产品与灵活的能源服务。

安徽人工智能城市场景【由讯飞星火生成】

“可醇”指的就是吉利特有的绿色甲醇、醇氢电动技术路线。普遍认为,在全球竞跑新能源的时代,多种能源并举,多技术路线发展是能源安全的基础保障。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董事长周建群在签约现场表示,亳州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风光电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完备,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相关消息显示,吉利此次与亳州市签订合作协议,将围绕醇氢生态布局全产业链投入,结合亳州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基础,协同发展醇电汽车、绿醇制备,共建醇氢产业生态。

时间飞逝,作为“新年”的2025年,其第一个月已经跑完半程;与时间一样,安徽的奔跑同样没有停歇。就在1月10日,视线移向南方,铜陵市与碧鸿创业投资、国能安徽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相关信息显示,该项协议意指新能源电动船舶,尤指甲醇燃料动力船舶,分析认为市场前景广阔。

算得快与反应快“较劲”能级提升

“满弓冲刺”攻坚,“满格电量”服务。2025年初,直至乙巳年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是传统的“跨年”状态,新旧交接,岁序常易,更是萌发春天与希望的时际。在安徽各地,围绕各类项目的谋划、对接、落地与跟踪服务的,是一场火热朝天的接力跑。1月8日,芜湖市,上海电气液压件项目合作签约。1月2日,滁州市,新加坡Aurora高端卫生用品研发生产项目签约落户;此前的2024年12月10日,裕泰汽车部件(安徽)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汽车紧固件项目,已在该市中新苏滁高新区开工。

“跨年”之际,芜湖珑腾智算互联网产业园项目首栋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整体竣工交付投产;去年6月,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已在芜湖全球开服。数据智算,绽放在创业多年的汽车之城,会产生什么样的神奇效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中,来自芜湖的“机器人焊接质量在线智能检测及优化控制解决方案”和“面向汽车行业的质量智能速检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双双上榜,折射出芜湖汽车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成效。当地数据显示,芜湖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已经达到91.2%。算力不仅将推动汽车业快跑,还将创造更多机遇与想象。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任逸玮/摄)

视线再次投向北方,央企背景的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与蚌埠市近期签订协议,将在蚌埠市成立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蚌埠)产教融合协同中心。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此次在蚌埠建设的协同中心,是该实验室建立的第一个产教融合协同中心,将为蚌埠市打造中国传感谷、建设国内自主可控芯体最多和传感器产品种类最全的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如果把集成电路芯片比喻成“大脑”,传感器就是智能设备感知世界的“五官”,应用场景无处不在。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蚌埠市近年来在产业能级提升中成效卓著。

江淮之上高空与低空“飞起来”

再次北移,最好是空中飞行。1月13日上午11时许,亳州机场上空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一架机身印有“中国民用航空局”字样的校验飞机稳稳降落在亳州机场,两辆大型消防车喷射水雾,在飞机两侧架起一道高高的“水门”,用这种民航中极具意义的仪式,为远道而来的校验飞机接风洗尘。随着校验飞机的平稳降落,亳州机场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亳州机场进入通航前的关键冲刺阶段。

校验飞行,是机场开航前的重要环节,是机场开放和航路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之一。亳州机场通航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50吨、飞机起降6404架次的使用需求。

1月13日,亳州机场迎来校验飞机。(源自安徽日报)

此间,蚌埠滕湖机场亦进入最后施工阶段,计划今年建成通航;此前,2024年12月18日,绩溪通用机场启动建设;另外,砀山、泗县通用机场项目也在推进中,萧县、灵璧通用机场建设将开展前期工作。多元化低空场景应用在安徽多地有序铺开。

2025年春运已经启幕,民航运输于其中亦大显身手。初步测算,今年春运期间,合肥机场计划航班起降1.276万架次,同比增长5.93%;旅客吞吐量162.83万人次,同比增长6.10%。黄山机场、池州机场也将迎来较大客流。国际航线同步加密,满足旅客出入境需求。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北飞到南。你见过什么样的安徽?在这南北跨度570公里的安徽省域内,只要我们暂时停下脚步,就能发现更多惊喜。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周祥新)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