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池塘里的水,两位邻居发生了口角和肢体冲突,最终还打起了官司。近日,庐江县法院的法官引用“六尺巷”的故事顺利修复了双方邻里情。
养殖户柳某为了保证自家鱼塘有水,专门调水至自家鱼塘,而鱼塘周边的种植户章某因农田缺水灌溉而着急,看着这一鱼塘的水,章某未经柳某同意,用水泵抽水到自家田里,却正好被巡查的柳某发现。争吵中,双方从口角之争升级到肢体冲突,在互相推搡中,柳某跌进鱼塘,受伤住院。
出院后,柳某多次要求章某赔偿其医疗费用,而章某却称柳某是自己不小心掉进池塘,拒绝赔偿要求,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2024年9月,柳某将章某诉至庐江县法院,请求判令章某赔偿其医疗费等损失。
庐江县法院认为,双方是同村邻里,如不妥善处理,将双方心里疙瘩解开,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为了维护邻里乡亲关系的和谐,消除潜在不稳定因素,调解是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调解初期,双方一见面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承办法官张桃奉采取“背对背”的方式逐个做思想工作,一边听取双方陈述,了解争议焦点,一边安抚双方情绪,引用“六尺巷”的典故引导双方顾念邻里乡亲之情,互谅互让。同时,法官从释明相关法律、解释抗旱保苗重要性等方面分析双方各自的过错责任,规劝章某积极承担赔偿责任,最终双方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成功化解心里的怨气,决定互谅互让,各退一步。章某就自己的错误行为向柳某进行道歉,并当场给付8500元赔偿款,柳某也表示今后愿意从自家鱼塘抽一部分水为周边的农田灌溉。
昔日剑拔弩张的两家化干戈为玉帛,重修和睦邻里关系。
(蒋元媛 吴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