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永辉副总王守诚:学胖东来,最怕什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2-13 09:33:33

永辉超市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

在中原小城许昌,从街头烟酒店“望月楼胖子店”起步,胖东来脱颖而出,正在打破理论和现实的藩篱。这家仅有13家门店,足不出河南许昌、新乡两地的新“顶流”,2024年的销售额达169.64亿元,其中12月销售额达到了20.41亿元。

没有零售业压缩成本、打折促销那一套,创始人于东来信奉“爱和自由”,坚持人性向善,且只做实体店,而且是很多人都不看好的零售实体店。它有自己的选品和定价理念。它的爆火“出圈”跟它的规模和盈利没有关系,它靠服务、高工资、捐款出圈——从零售业出圈到服务业,又破圈到整个企业界。

胖东来用向善的价值观、人本思想和共赢利他的理念驱动内外部资源。在同类的企业还在纠缠KPI考核的时候,胖东来已经实现了应对变化环境的情境管理。

中国线下商超在过去几年进入分化期:传统商超增长乏力和胖东来崛起,引发了一场中国商超向胖东来“学习”和“调改”的浪潮。

其中最著名的学习者是曾被称为“超市之王”的永辉。从去年5月开始,胖东来开始带队“胖改”永辉超市。目前,安徽至少已有五家超市完成自主调改,分别是合肥东风大道店(合肥)、庐阳万象汇店(合肥)、滨湖方圆荟店(合肥)、政务银泰in77店 (合肥)、阜阳商厦中心店(阜阳) 。

永辉超市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告诉元新闻记者:学习胖东来,最难的不是装修,也不是调商品结构,而是调改“人的状态”:

「调改最怕员工愁眉苦脸。」

「胖东来不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理念。」

王守诚2017年进入永辉,曾历任集群运营合伙人、福建省区人力资源合伙人,闽赣省区人力资源总监,上海省区总经理。

人性一旦向善,商业就会觉醒吗?以下是元新闻和王守诚的对谈:

调改

 “最怕员工愁眉苦脸。”

《元新闻》:如果十分制,你给永辉的调改打几分?

王守诚:五分。

《元新闻》:差在哪了?

王守诚:第一个是商品的品质。胖东来的采购非常灵活,他们是真的走出去采购;永辉要从强KA(KeyAccount重要客户)模式转过来,还需要一点时间。

第二个是人的状态。如果简单算人效(营收/总人数),胖东来是永辉两到三倍。调改后也基本是我们两倍。胖东来人效是6000元,我们非调改店2000元,调改店只有3000元。

《元新闻》:这种人的差距短时间可以弥补吗?

王守诚:不容易。胖东来从文化理念到执行水平都非常高,员工非常专注和专业。说个简单的,胖东来的普通员工一闲下来就自发维护超市卫生和商品,看到垃圾就捡,看到广场车倒了就扶。这点我们管理层可能都做不到,再要求员工做,员工怎么能做到?

《元新闻》:调改中你最怕看到什么?

王守诚:员工愁眉苦脸。

震撼

 “由内而外的自信。”

《元新闻》:胖东来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

王守诚:(胖东来)每一个员工跟我讲理念,居然都是一致的,而且真的把他(于东来)讲的那些东西都落实了。

《元新闻》:比如说?

王守诚:举个例子,郑州信万店调改的时候,店里有十几个企业、好几百人,但我一眼就看出来谁是胖东来的人。

《元新闻》:有什么不一样呢?

王守诚:自信,由内而外的自信。

曾经我一度认为胖东来店里穿黄色制服的是店长,因为那些黄色制服跟我讲文化理念时发自肺腑,现场指导陈列也非常专业。我自然地觉得,这一定是管理层。结果最后才知道,他们就是普通员工。

真诚

 “人只要品性不坏都可以带起来。”

《元新闻》:这种自信是筛选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

王守诚:两个都有,永辉调改也是两步走。

记得东来哥(于东来)跟我说,他刚创业的时候,团队学历都不高,有个腿有残疾,还有一个爱喝酒,但最后都成长起来了。

他跟我说,人只要品性不坏都可以带起来。胖东来会给每个人三次机会,但我们永辉可能要给每个人五次机会。为什么多给两次机会?因为我们管理层也不成熟。

另一方面还是要选拔。选拔过程中对文化理念的一致性要求很高。面试不光考核专业能力,还看你是不是真诚善良。

《元新闻》:怎么能看出人是不是真诚善良?

王守诚:这是专业领域,人力部门会360度画像。但我想说,重要的是标准在改变。不是说你做店长十年了,店也做得不错,你就行。你对胖东来的理念的理解和执行,能过关吗?

《元新闻》:如果这个店长业绩特别好呢?

王守诚:原来永辉是强KA模式。这也决定了,业绩好可能不是你能力所至。

永辉超市合肥庐阳区万象汇店 
来源:安徽日报

改变

 “围绕美好来做事情。”

《元新闻》:调改这么麻烦,于东来为什么愿意帮永辉调改?

王守诚:我首先要强调,不是合作,而是人家在帮扶我们。他的人过来帮我们,吃住都是自费。

东来哥做企业的诉求不是发展规模和利润,而把员工幸福状态作为企业发展目标。他就是那样想的,很真诚的人,否则不可能影响那么多老板。以这个逻辑看,他更多的把胖东来看成一个学校、一个模板,用来传播文化和理念。

《元新闻》:没有任何商业上的诉求吗?

王守诚:我的理解是,他想影响这个世界,把理念传递出去,你可以说这就是他的商业诉求。

《元新闻》:你觉得这件事能够做成吗?

王守诚:一开始我觉得挺难的,但后面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元新闻》:想法为什么会变?

王守诚:工程是最简单的,调商品结构也不难,难的是调人的理念,最难的是调管理层的理念。

记得一开始调改的时候,我跟一家店长说,这几天生意太火爆,员工太累,今天就营业到7点吧。结果整个店的管理层崩溃了,说我们还要冲刺200万业绩,怎么能下班?我就得解释,这家店要做十五年,不是一两天,员工要慢慢的成熟。一开始我要花很多时间去讲、解释、沟通这些东西。

那为什么做着做着发现也不难?就是发现自己改变理念后,竟然可以影响到别人,身边开始聚集志同道合的人。有些人一开始要离职,后来变成“我喜欢这件事,想要把这事做成”。

《元新闻》:在哪一个瞬间,发现想法变了?

王守诚:记得那次是从郑州开车去西安,在黄河边停了一会车,我突然发现,真的有人开始在黄河边上自发的捡垃圾了。

我就觉得,可以啊,终于开始围绕“美好”来做事情了。

后来有一次,我在一家调改店门口躲雨。下很大的雨,帐篷积了很多水。我们两个保安,一个保安双手扶着帐篷,一个保安拿着工具捅那个水,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清理,整个过程非常认真专注。穿着新衬衫工服,虽然淋湿了,但依然很帅。旁边也有很多顾客在看。那一刻,我觉得很专业、很骄傲。当员工有品质感,发自内心热爱的时候,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漂亮的。

改变

 “胖东来不是商业模式。”

《元新闻》:于东来一直很强调“真诚”,要让员工“幸福”,但目的是不是就为了提高效率?

王守诚:错。胖东来不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理念。这个理念的本质是成就员工,自由平等博爱。社会本来就应该这样。你对员工好,是应该的,不是你对员工好,体现出你很棒。不是这样的,你本来就应该发自内心的尊重人。

不是要利用这个(真诚),而要把应该做的事做下去,该做的做好了,员工自然就变得正直和成熟。

《元新闻》:但同时也会带来商业上的成功?

王守诚:不是成功,而是稀缺。但未来不会是稀缺的。

《元新闻》:“员工幸福的状态”是有成本的,超市要加人、加钱,又要装修。

王守诚: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个逻辑。说你对员工好,福利好,成就他,他就会把事情做好?这怎么可能?这就看你认同什么。我算一个简单的账,整体薪资提升30%到50%,人效能提高到三倍。

《元新闻》: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就是一个店长对手下越好,结果整体效率却越差?

王守诚:我们不说下属、下级、小弟、手下。这个话一说,就不是真正对一个人好。而是包含着一种交换关系,带着这样的心态,是做不好的。

新零售

 “零售没有新旧之分。”

《元新闻》:马云差不多十年前提出“新零售”,但银泰商业、高鑫零售、盒马鲜生已经被卖掉了两个了。有人说,“新零售”破产了。你怎么看?

王守诚:零售没有新旧之分。2017年、2018年,技术可以覆盖很多东西,但最大的关键就是忽视了线下人和人情感的链接,我们以前被“新零售”带偏了。

线下和线上区别无非是:线下提供一个真实物理空间、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情感的链接、一个有需求时可以差异化的匹配服务。

如果卖场冷冰冰的,只卷价格;人只盯着商品,快速取货补货,像洗手一样,就没有好体验了。服务才是你线下独特之处啊。

如果你对员工高压管理,员工表现得那种冷漠,线下就成了一个没有体验的仓库。

所以十年前大家去逛超市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我即便不买我也愿意逛,但现在这种情况消亡了。

永辉超市合肥庐阳区万象汇店 
来源:安徽日报

(元新闻记者 梁巍  《风起“胖东来”》策划②)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