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在淮北市相山区相南街道中城社区的“雷云说事拉理调解工作室”里,这4句标语十分醒目。
雷云,作为扎根于城市社区的一位调解员代表,既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是淮北市唯一获得此荣誉的调解员。
她所在的中城社区,是典型“村改居”社区,城市化进程中因拆迁补偿引发的问题较多,社区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赔偿等不断涌现,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问题交织,矛盾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给基层治理提出现实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2019年,中城社区党总支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抓手,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着力点,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出一个以倾听社情民意、倾心为民服务、倾力做实事解难题为主要服务内容的“雷云说事拉理室”。2023年3月,成功注册为淮北市首个个人调解室——相山区雷云说事拉理调解工作室。
“雷云说事拉理室”由社区退休党员雷云牵头成立并担任主任,组成人员共6人,吸纳政法机关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知识分子和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调解队伍。
“雷云说事拉理室”设立宗旨是“为民服务解难题”,通过用好党支部、家庭党校、说事拉理室三个平台,引导居民依法维权、促进问题圆满解决,构建出邻里和睦的社区共同体,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为了让居民随时能在拉理室找到人、拉成事,“雷云说事拉理室”建立接事制度,“今日我值班”门牌每天亮明调解员身份,建立专门接事处事台账,并每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对于未解决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将解决办法及时反馈给居民。
在“拉理室”的记录本上,他们平均每月议事不少于3件,最多时一个月议事11件。从小区没有停车棚、小区改造过程中的排水纠纷,到哪家的核桃树挡了市政工程的道、家门口的小公园打造……看着都是不太起眼的小事,疏通的却是民心“堵点”。
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开展关怀孤寡老人、帮扶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普法教育等活动,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让群众有事能说、有理能评、有苦能诉,从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雷云说,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提炼出“听、查、理、法、访”五字调解工作法,通过倾听、调查、梳理、依法、回访,实现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
“工作室有倾诉、有倾听,有律师、有记录,在社区很受欢迎。”中城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工作室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97%以上,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