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泗县三中副校长惠凤莲来到泗县人民法院,调研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基层代表,她深入一线调研走访,为积极建言献策、传递基层声音倾心倾力。今年全国两会,她继续聚焦教育话题,将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和高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我关注的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了这方面建议。”惠凤莲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如双减,五育并举,一天一节体育课,课间十分钟变为十五分钟,家校联动关注青少年心理,学校必须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检察院和法院也积极与学校合作,对青少年进行定期的关注和引导。
“但是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很严重,甚至还有上升趋势,所以今年我想再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她表示,今年将继续关注这方面话题,并就此提出新的建议。
“大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都是等到有了心理问题才想起来去疏导,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找根源,治未病。”惠凤莲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特殊家庭、网络不良信息和沉迷,但大多数都与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都应该平和心态,把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最大追求。”她说,应当营造一种“心平气和”的基础教育氛围,让青少年身心健康、热爱学习、快乐生活,为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奠定扎实的基础。
“从学校和社会层面上看,消弭学业教育日益严重的不合理内卷是关键,现在的教材设置,以及中高考内容和形式是否也应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呢?”惠凤莲坦言,她去年教了一年的初一语文课,给她的感觉就是,不论是教材的选文,还是问题的设置,以及去年的中考题,难度上都和高中高考没有太大区别。“应试技巧、能力可以教授和培养,但它不能成为教育的核心。”
今年全国两会,惠凤莲还将目光聚焦在留守儿童这一老话题上。她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归结于一句话:家有未成年,父母不远游。“鼓励家有未成年人的父母尽量就近就业,或者教育主管部门采访灵活学籍管理,以及更加灵活的中高考政策,让未成年能够在父母的陪伴中快乐健康成长。”她建议。此外,她还打算提出关于高考工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教师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建议。
记者手记:
在教育一线工作了26年的惠凤莲,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从去年开始,她担任分管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岗位的变化,让她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角,对教学活动有更多的了解,对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大家共同努力,会越来越好的。”这是她对于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最质朴的愿望,也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身体力行的出发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