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春初早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3-19 09:39:01

多年后,当我品味着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世间万象时,依旧对那句“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滋味近似”情有独钟。每当吟起“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便会唤起许多美好记忆。

小时候,家中经济并不宽裕,日子过得平淡。乡村的生活简单质朴,一日三餐皆为粗茶淡饭。但春天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后院那片巴掌大的菜园,是春天的宝藏之地。几场春雨过后,菜园里的韭菜像是被施了魔法,一夜间,嫩绿的韭菜叶从土里探出脑袋,挨挨挤挤,郁郁葱葱。那鲜嫩的绿色,仿佛是春天最纯粹的色彩,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让人看了满心欢喜。

每当这时,母亲总会系上那条围裙,手持小剪刀,走进菜园。我和弟弟,跟屁虫似的,紧跟母亲身后。母亲说:“带了露水的春韭不宜多割,割多了一次吃不完,不好存放,容易坏。”

那一畦春韭,生机勃勃,剪了又生,生了又剪。一田春韭,满眼深绿。那种繁盛,让我笃定刘子翚当年定是流连于宋代的春雨中,才写下“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这般满含生机的诗句。

在我们家,韭菜与鸡蛋的搭配堪称绝配。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每天下的蛋,母亲都仔细收着,攒到一定数量,便成了改善生活的 “秘密武器”。韭菜炒鸡蛋、韭菜鸡蛋饼,这些看似简单的菜肴,却是我们童年里最期待的美味。我不清楚袁枚的《山家清供》里是否记载过春韭,但在乡间,春韭炒蛋无疑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春日佳肴之一。

除了春韭炒蛋,我对韭菜盒子也是喜爱至极。祖母做的韭菜盒子堪称一绝。每年春天,祖母做韭菜盒子时,我总会早早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帮忙打下手。祖母将调好的韭菜鸡蛋馅,熟练地包进面皮里,随后放入油锅里,看着面皮在油锅里慢慢煎至金黄。随着韭菜盒子在锅里滋滋作响,那股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勾得我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韭菜盒子出锅后,祖母总会先盛出几个,让我给正在田间劳作的祖父送去。我小心翼翼地端着盘子,一路小跑,心里满是自豪,仿佛自己是传递幸福的使者。

如今,生活条件日益优渥,餐桌上的美食愈发丰富多样,可童年时那些与春韭相关的记忆,却如同镌刻在心底的印记,始终难以磨灭。那时,日子虽说清苦,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简单的一顿饭,便能让我们心满意足。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在父母身边撒娇、在祖父母膝下承欢的时光,是何等珍贵。

前两天刷视频看到有人感慨:“回趟老家,在春雨中漫步田间,吃一顿妈妈做的春韭包子,见一见多年未见的儿时玩伴……”原来,对许多人而言,春韭早已不单单是一种春日食材,更是一份对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是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岁月的寄托。

汪老先生借新韭晚菘喻指写作行文,在我看来,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回首过往,那些未经雕琢的纯真岁月,恰似春初新韭,虽简单质朴,却蕴含着最本真的美好。

(徐静)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