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宣城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4-10 11:43:59

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用文化和艺术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推动艺术乡村建设“火起来”“雅起来”“富起来”“立起来”。近年来,宣城市探索出一条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让“到皖南度星期天”悄然流行了起来。

因地制宜 乡村艺术化改造动起来

在艺术乡村建设过程中,宣城市注重做好“联动”文章,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艺术乡建”。2018年,宣城市着手在宁国市港口镇西村村启动试点工作。西村村的成功试点,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印发《宣城市推动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立了“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错位发展、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并自2022年起将艺术乡村建设写入市委年度工作要点和一号文件。

2021年起,宣城市将艺术乡村建设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24个村。

在村居环境改造方面,各试点村按照“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实施艺术化改造项目,新建、修复项目众多,建立了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馆、非遗展示街(馆)等,使村居环境“雅”起来“美”起来。

如宣州区汪南村结合环境治理打造的“多彩的村庄,多彩的河”景点;郎溪县湖滨村挖掘恢复非遗小马灯;广德市金鸡笼村形成茶旅文化主题旅游;泾县查济村现存从元至清古建筑二百余处,是远近闻名的画家村,成为国内120多家艺术院校(系)写生基地。

 

文旅融合 “皖南星7天”品牌响起来

艺术乡村通过艺术化改造、举办特色文艺活动和新媒体传播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催生了丰富的乡村旅游业态。2022年全市艺术乡村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2023年达497.8万人次,村集体自营年均收入显著增长。

各地还编制了艺术乡村旅游线路,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如村集体自行运营、景区化运营、村企合作运营等,带动了村民增收。

宣城市鼓励各试点村根据自身特点和文化禀赋,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艺术乡村IP。在各地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宣城市用“皖南星7天”品牌统揽艺术乡村建设,注册了“皖南星7天”商标Logo供统一使用。“皖南星7天”寓意“到皖南度星期天”,也象征着7个县市区犹如7颗艺术乡村之星。

为推动“皖南星7天”品牌“立”起来,宣城市通过活动聚人气、宣传提名气、创意树品牌等方式,举办了众多文艺活动,形成了部分乡村节庆活动品牌,吸引了大量艺术院校设立工作室或创作基地。相关影视作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下一步,宣城将继续拓展艺术乡村试点至传统村落与红色村庄,加强艺术乡村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推进艺术乡村建设与旅游融合,让“皖南星7天”品牌更响更亮,助力皖南艺术乡村走向全国。(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实习生 徐皖青 谢菲菲)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