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路长人困蹇驴嘶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4-21 08:26:46

父亲做一个小手术,匆匆赶回小城。弟弟也回了,有了陪护,我可以连夜回庐,小孩一人在家不放心。父母年迈孩子尚幼的生命处境,每个人均要历经。

回庐,已然夜里十点。前几年,是我母亲生病,她被推出手术室尚在麻醉状态,我便急急赶回了。到家凌晨时分,小孩怕黑,客厅灯火通明——小人儿终究敌不过困意,沉酣而去了。

父亲是个习惯抱怨子女的人,为了让他心情好点,临走,微信转一笔钱。至于他买什么水晶锅、保健品,早已无力阻拦。只要他快乐就好。

早醒,凌晨四点半开电脑,遵嘱为新书写一篇后记,天色大亮,未着一字。总盘旋苏轼一句诗:路长人困蹇驴嘶。心中千言万语,化不成一个汉字。

看似水波不兴的。一想到,往后给他们养老过程中,需要面对多少磨折,便又无法自控陷入负面情绪中,令原本糟糕的睡眠雪上加霜。一想到未来,他们种种奇怪言行,让我又一次陷入到恐惧之中,一夜未眠。二老永不知晓自己的行为,早已给子女造成极大困扰,一个热衷于保健品,一个热衷于电视购物。家里堆了小山样廉价米面粮油……

人老了,大脑萎缩,智力衰退,最坏的结果,最终指向阿尔茨海默症。每次面对他们种种超越常人的偏执,都劝自己,他们老了病了,不要生气,忍耐吧。可是,一桩桩一件件。想起,头皮发麻,如何安稳入睡?

当一个人无法自控,身体、情绪到达糟糕顶点,必须要就医了。网上预约号已满,直接去医院碰运气。心理科与妇产科共处一层。我早已没有了正常思维,临走忘带就医所需的一切。在妇产科导医护士的耐心指导下,申请了电子就诊卡,她让我去找心理科前台护士,看能否加个号。充值、刷卡等来回折腾中,经过心理科导医台旁边,又碰上那位妇产科护士,她笑问,可挂上号了?我指着她离去的背影,顺势对心理科护士言:她让我问问你可能加个号。小姐姐一查,满了,但,还是加了一个号,说要等很久很久。我说,可以等。

坐角落静等……不知是因为女性天性善良,还是她同理心太强,几分钟后便叫了我的号。这位小姐姐或许看到我游离的眼神飘忽的脚步,她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我的号稍稍往前移了一些。这就是医者的慈悲吧。

看完医生出来,拐去妇产科护士小姐姐那里,向她致谢。女性总是帮助女性,那一刻,深感人世温暖。

大致围绕原生家庭、青少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孩子教育等几方面的困扰,向医生敞开心扉。她带的一名实习生在飞速记录。我的遭遇,也许会成为他们日后心理教学的一份个体样本。

我这样一个将自己逼得无路可退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病了的呢?

中国人刚刚脱离饥饿不及三十年,百姓养生风倒普遍刮起来了,但,对于心理健康这一领域尚未有足够重视。当下,心理疾病人群占比一半吧,加上经济下行期,生活压力普遍,许多人独自扛着而已。

大抵没有多少人知道,每一生命个体,都应定期去看心理医生。精神健康大于肉体健康,甚至比肉体更值得呵护。但,不甚富裕的普通百姓,到底止步于高昂咨询费前。中国心理咨询师更是一言难尽,毕竟发展中国家,一切机制尚不健全。明明知道许多负面情绪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必须寻求心理医生,但是,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咨询的治疗过程,也非人人担负得起的一项经济支出。

人的负面情绪是需要疏导的。并非一个人抑郁了,他就是所谓的想不开,心理脆弱……如朋友所言,你的神经天生敏感纤细,能感受常人体会不到的东西,那么你相应地就会承受到别人无须承受的痛苦。这是双刃剑。

医生问:你身上有没有哪些地方疼痛?我说,从眼睛到颈椎、双肩再到膝盖、脚后跟,没有一处是好的。这是自然规律,我这个年龄已到“老病”阶段,不碍事,与病痛共存。当然,该治疗,也会去治疗。

有时,肉体疼痛也会导致人抑郁。周末的早晨,孩子紧紧拥抱着我:妈妈,你真坚强,中度抑郁一点看不出来。

世界上,不同种族肤色信仰的妈妈,皆具一个共同点,坚强。

在心理科遇见几位孩子,有小学生,大多中学生。这也是最最担心的,中国孩子小小年纪,却要提前承受着精神压力。我就给孩子开导:对于学业,你千万不要有任何压力,努力过,不论什么结果,我们都是无憾的。爸爸妈妈接受,你更要接受,我们不跟人比。我故意强调,上什么大学,上不上大学,没甚了不起。我们能否过好一生,与上什么大学无关。妈妈相信你是好孩子。我曾经担心你考不上高中,是因为听说职高环境差,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所以无法面对。他说,周末回家,地铁里遇见过几次初中同学,他们虽然成绩不好,但都很善良,老远看见他,都热情打招呼。

谁说上了职高就过不好一生?只要有一技之长。

常去的理发店,新来一个孩子,20岁左右年纪。他对这份职业充满热爱,不多话,洗发吹发认真专注。一次,建议他将头顶弄蓬松一点,这样显得头发很多的样子,孩子立刻说,你头发本来就不少。情商高,又勤快,一有空闲,便拿起扫把将地上碎发除尽。一次我去,他正空闲,一名老人不太相信他的手艺,非要老板理发。

我去洗头,有时,他明明在忙,老板迎上,宁愿等两分钟,也让他洗。老板的手艺确乎比不上他的,且常常懈怠,头皮给你抓得生疼。

一日早晨,买菜经过理发小店,那么早,孩子就来了,蹲在门口吃早饭。一个人外出工作,这么小的年纪,便承担起自己了。他妈妈也是心痛牵挂着的吧。

合伙人能不喜欢吗,早早来店里开门纳客。

我最怕噪音。孩子的吹风机,音量小,我就赞美,你这电吹风好,不吵,是那个什么戴森吧。孩子羞涩一笑,就二百来块,戴森要几千呢。

过几年你就可以独立开店了,事业做起来就好了。下次去,一定这样鼓励他。

这孩子,分明是三十余年前的我。

彼时,我比这孩子还小,正值我孩子如今的年龄。一个周日,望着孩子返校的背影,深感震惊,青少年时期的创伤沉渣泛起。我曾经就是他这么大的年龄,早早被丢入社会。车间机器巨大轰鸣声,令一个十五六的少年一次次崩溃。太爱读书了,一次次盘算着要回乡下复读,但只能寄居在小姨家。我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小姨从小疼我。

知道小姨不会拒绝再照应我一年。可是,万一考不上理想学校,怎么办?我太小了,没有杀伐决断之力,无法承受最坏结果。还想得格外多,也会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我小学毕业那年,被村干部钱昌本儿子顶替掉。父亲那时就不准备给我继续上学。还是我妈深明大义,让又读一年小学。何况我执意回乡下复读一年初三?

第二年,便拥有了城市户口。倘若勇敢回去乡下复读,一年后回城里参加中考。以我的成绩,闭着眼睛便可读上最好的中专。当年的中考成绩,比小城楼下邻居女孩高了一百多分——拥有城市户口的她轻松上了小城师范,而我们乡下孩子,连普高也上不了。

做临时工的那家工厂,每年都会招收一批高考落榜的哥哥姐姐。对读书魔怔了的我恳求其中一位姐姐,将高中语文课本借我温习温习。一有余暇,便缩在角落捧读。早晨,时不时被车间大叔、阿姨们差遣着去厂外购买早点。彼时,我的工资区区90元。早餐向以两块烧饼果腹的孩子,无以反抗的孩子,深深受辱的孩子,手里攥着一丛皱巴巴的粮票、零钱,自热气腾空的包子铺接过滚烫鲜香的包子,她本能地一路吞咽着口水……

我自十五六岁起,一直闷闷不乐。情绪直接影响身体,十余年后,罹患一种叫做“甲亢”的病——整个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跳每分钟120下。一边服药,一边抽血查看T3、T4指征。我的胳膊血管由于长达几年的频繁抽血,至今都是变形凸起状。

而这种种低落、艰难,纵然告知父母,他们岂会懂得?一代代父母,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他们不曾具备这个精神维度,不打骂,已属万幸。

如此,额外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他快不快乐。给他选择私校,一边迫不得已,一边自责。孩子太像妈妈了,小小年纪,也总是节俭。我一次次以自己为例,陈述蛋白质对身体的重要性。你看妈妈,长身体的年龄,一味以廉价碳水果腹,造成了极差体质,补不回来,身体健康才是最大财富。

像我们这种敏感而自尊的人,总要承担多点痛苦。过去了的,不就过去了么?何以面对理发店的一个孩子,都要投射那么强的同理心?那不过是柔软心肠。如同去医院,明明预约已满,两位护士小姐却都在力所能及帮忙,以便让我及时看上医生。

爱是相互传递着的,爱出者爱返。

至今犹记,车间一位从事质检的阿姨,一次,她忽然拍拍我瘦骨嶙峋的右肩悄悄鼓励:你跟别人不一样,是个内秀的孩子。末了,她又补充:我看人最准的。当年的她给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多么珍贵的鼓励。这小小的爱,星辰一样始终未灭,一次次帮我抵御生命中的寒意。

至今,92岁的公公同样鼓励我的孩子他的小孙子,要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一生中,我们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揽过自己的肩膀,更不必自责,不肯放过自己。偶尔将好友朋友圈屏蔽起来。她太优秀了,于诗歌、散文、小说三种文体间游刃有余。每见她的成绩,我便产生无形压力。写作如若一场永远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我的能量弱,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腾挪,每见她跑得飞快,心流便乱了。唯有选择不看。

医生言,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除了安定片以外,还有几盒抗焦虑类药物。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这些药是否影响思考力,我要继续写作。医生安抚:既不成瘾,更不干扰思维。

遵嘱服用,内心渐渐不再出现两个小人左右互搏,终于可以睡过去。

孩子说,你现在要是放下一切,去你喜欢的山中休养,慢慢就好了。可不是吗?放下一切停止书写,慢慢静养,睡眠肯定有所改观。可是,想必一样痛苦,生命何有意义可言?没有可依赖的精神根基,何谈快乐?

深感欣慰,孩子小小年纪,也能理解妈妈了,他能够体恤妈妈的不易。我说,放心吧,妈妈非常强大,一定会好起来。

之前,有一位读者在公号后台留言,一直焦虑怎么办……无力回答,我更焦虑。除了积极自救。一切规劝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有时,需要依靠意志力去自度。何其艰难呢。

我不仅当下焦虑,还对未来以及尚未发生的一切充满恐惧。只有在文字世界里,有着掌控力,纵然不停地否定自己,但,一年年,我也像树那样勇于自新。现实太过强大,我不曾战胜过一次。

自离开应试教育体系,我不曾停止过淬炼自己,一刻不息地奔跑,也知道自己写到什么程度……但,人,都是有着无法克服的弱点,不是没有阴影的。需要智慧去克服,便不会进入精神的绝境。

孩子安慰,你不要感到什么什么嘛,你看苏东坡、柳宗元,不比你坎坷。那一刻,豁然开朗的我,一下放过自己。

要学会放过自己,不要时时压榨自己。这是我目前的功课。

米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