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6载光阴流转,渡江战役的激昂号角仍在耳畔回响。4月20日上午,由渡江战役纪念馆主办的“破浪千帆今犹在 红色基因永奔流”——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纪念馆南广场举行。老战士后代代表、中小学师生、众多合肥市民齐聚现场,追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历史,铭记“坚定信念 革命到底 军民团结 奋勇争先”的渡江革命精神。
9时30分,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南广场,全体人员肃立齐唱国歌,活动正式开始。合肥市万慈小学学生以情景朗诵《致敬》歌颂革命先辈英勇不屈的精神,稚嫩的脸庞、充满力量的表达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合肥市警备区原政治部副主任黄宁江、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联络委副主任袁正青作为老战士后代代表,结合父辈参战经历,讲述了革命先辈们突破长江天堑的历史细节,并与现场的中小学生和市民互动。
“如果革命先辈看到今天的中国,您觉得他们最开心的会是什么?”现场一名小学生向黄宁江提问。“我想,能够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乐业,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是他们最开心的。”黄宁江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革命烈士的遗愿、遗志中找到。“这也是革命先烈为什么愿意流血牺牲的根本原因。”
“我的父亲袁文明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在枪林弹雨、南征北战的峥嵘岁月里,曾7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鲁南战役中,作战勇敢战功突出,被授予‘爆破英雄’光荣称号。”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联络委副主任袁正青在发言中告诉大家,父亲去世后,在火化的骨灰中,发现了三枚残留在体内70多年的弹片。“父亲在世时,每当回望自己的战斗经历,他总是念念不忘那些为了革命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袁正青表示,渡江战役已经过去76年了,渡江革命精神依然历久弥新,成为今天人们努力学习、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有了这样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看到许多少先队员和青年学子参加当天的活动,袁正青非常欣慰。“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希望他们学习革命先烈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在报效祖国的征程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活动现场,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学生通过情景朗诵《革命精神 永放光芒》,展现革命薪火的代代传承。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嘉陵江路校区学生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如愿》,以歌声致敬英烈壮举。原创情景剧《我送亲人过大江》聚焦群众支援前线的真实故事,生动诠释“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的军民鱼水情。
活动结束后,不少市民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厅互动留言区当天共收到数百份手写留言,大家用笔墨寄托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每一份感言都承载着对英雄的崇敬与追思。(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文 杨雪娇/摄 通讯员 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