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业,是粮食的“芯片”。
皖北是安徽小麦的主产地。在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核心区,以种业为依托,构建起集产业融合、产学研、育繁推、种管收销系统化为一体的农业综合运营体系。
走进研发区,这里汇聚了南京农业大学大豆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农业部土壤微生物实验室等10余家科研院及种业相关企业,犹如一座种业科研的“智慧堡垒”,源源不断地为种业发展输送创新成果。
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上,庞大的数据汇聚于此。华升公司董事长刘强介绍:“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为整个科研提供数据存储记录,并为未来大数据模型建立提供分析的依据。”该平台宛如一个“超级大脑”,将分布在田间地头的各物联网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构建数据库和分析模型,为农业生产作业提供精准指导,辅助科学决策,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干预与控制,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效、绿色。
目前,宿州市共有种子持证企业近170家,位列全省第一;小麦省审品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辣椒制种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宿州市培育壮大优势种业企业,支持种业‘保、育、繁、推、服’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黄淮海地区最大的种子繁育基地和种子交易中心。”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未来,园区还将致力于黄淮海地区“种业硅谷”的打造,力争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旱田作物“种业硅谷”。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