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建筑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4月25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在合肥南二环西延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两台焊接机器人工友正式“上岗”,以钢铁之躯与精密“大脑”助力城市建设。
“这些焊接机器人就像不知疲倦的‘钢铁工匠’,一旦启动,就会一刻不停地作业,且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精准。”据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专门用于焊接钢箱梁隔板的自动化设备,深度融合机器人技术与焊接工艺,堪称建筑施工领域的“超级能手”。“传统人工一天仅能完成角焊缝80米,而一台焊接机器人一天可完成120米,生产效率提高了50%。”如果以1名工人同时操作2台甚至更多台焊接机器人来计算,综合人力成本可降低30%-50%,还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通过预先编程的精确路径和参数,焊接机器人将人为因素的干扰降至最低,以高精度控制确保焊缝均匀一致,形状精准无误,彻底告别传统手工焊接中常见的不规则焊缝和质量波动,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与一致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手工焊接面临高温炙烤与有害烟尘威胁,焊接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凭借编程与远程控制,让工人远离危险作业环境,“既能安全可靠地完成焊接任务,又有效消除了焊接气体对工人的健康威胁,让施工安全更有保障。”
根据施工计划,由焊接机器人生产的这批钢箱梁将用于合肥南二环西延跨越绕城高速的桥梁段。目前,合肥市重点局正全力推进南二环西延跨越绕城高速的钢箱梁顶推作业,待顶推工序完成,该路段南北两侧桥体将实现合龙。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刘燕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