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在合肥首个试点“信托制”物业模式,物业费打进“共管账户”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6-19 22:21:51

“以前一提物业费就上火,今年我痛快地交了!”家住合肥高新区上铁银欣花园小区的老李说,“过去钱直接给物业,服务跟不上,交得憋屈。现在钱进共管账户,花销大伙议,账目随时查,清清楚楚!”老李态度的转变,源于该小区去年引入的“信托制”物业管理新模式。

“信托制”破局:三方共治,居民当家作主

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建于2011年,曾因基础设施老旧、公共收益不透明、物业收支失衡等问题陷入管理僵局。2023年9月,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该小区成为合肥市首个试点“信托制”物业模式的商住小区。

小区警民联席会

“信托制”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物业费、公共收益等设立为小区共有基金,以信托方式授权物业企业管理和使用。这一制度设计旨在通过阳光透明的运作,保障业主权益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促使物业回归“忠诚管家”角色,让全体业主真正成为“小区主人”。

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小区成立了红色物业管理委员会(物管委),并推选楼栋代表。通过按月召开的党群议事会,业主们对物业提出的管理提升计划进行协商、决策,充分体现民意主导。

透明账本:钱袋子晒在阳光下,质价相符有保障

“信托制”模式最显著的变化是资金管理透明化。物业费和公共收益不再直接进入物业公司账户,而是存入全体业主共有的信托账户。高新区智慧社区平台小程序让所有收支明细一目了然,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业主也可在公示栏查看定期更新的账本。

“微更新”后的小区广场

“资金归属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就像把钱装进了‘透明钱袋’。”小区物管委主任詹卫东介绍,这种透明倒逼物业依约做事、明白用钱。过去消防管网漏水维修一度因报价多达9万多元停滞。实行信托制后,业主集思广益,采取“定点维修”策略,仅花费2万多元就解决了问题。

透明也带来了信任和效率。居民线上报修,物业响应迅速,维修反馈及时。物业的角色从“管理者”明确为“服务受托方”,收益与服务质量直接挂钩,显著化解了业主与物业间的矛盾。

在透明基础上,小区党支部联合物管委、业主代表等共同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并按照“以收定支、质价相符、量入为出、开放自治”原则编制年度预算,明确服务内容、标准和物业佣金。据介绍,该小区改制前物业严重亏损准备撤场,改制后多方收益,不仅物业费收缴率大大提升,业主对物业服务很满意,物业的佣金也得到了保障。

智慧兜底:平台赋能,打通精细化管理“最后一米”

“信托制”的成功运行离不开智慧化平台的支撑。高新区创新开发智慧社区平台,将上铁银欣花园划分为网格进行精细管理。平台已采集居民信息千余条,线上闭环处理各类投诉。

小区干道整洁有序

“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的工作机制高效运转。例如,网格员上报小区西门地砖松动隐患后,平台6分钟内派单至相关公司,限时5日修复。居民“随手一拍”,问题即时响应,解决了“谁来管、谁来干”的难题。该模式已累计解决小区公共设施维修、快递点外移等“关键小事”50余件。

针对群租房、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复杂问题,高新区还建立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共同执法、普法进社区,切实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引入“信托制”模式后,上铁银欣花园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70%跃升至97%,全年投诉量降至个位数,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实现“两升一降”。小区还荣获合肥市“住宅小区治理典型”、“和美小区”等称号。通过开源节流,小区共管账户年底实现结余4万元,并落地了共享充电桩、“宠物公厕”等便民项目。

老李说,现在他走在小区里,看到平坦道路、整洁环境、有序停车,心里别提多舒心了。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忠玉 通讯员 叶远安)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