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马鞍山市博望医院综合能源改造,跟进长江钢铁柴油机车“油改电”等项目,首创公交充电站“错时开放”服务机制。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分公司副总经理华云梅扎根基层34年来,从电能计量校验工作,到营销服务,再到综合能源建设等,在十多个专业领域开展业务攻坚,步履不停。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一名普通电力技术员到行业领军人物,从攻克技术难题到引领绿色能源变革,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央文明办“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
校验近20万只电能表无质量问题
1991年,18岁的华云梅从电力学校毕业后,入职马鞍山供电局从事电能计量校验工作。为了全面了解电能计量业务,她向师傅们虚心求教、日夜钻研,练就了15分钟拆装任意型号电能表元器件,重新组装再校验,误差均达国家标准的绝活。
别人看来枯燥繁琐的电能计量,华云梅一干就是18年,从班组长到技术员、安全员,逐步成长为省级电能计量专业技术专家、国家级计量考评员,她带领团队见证了第一代机械式电能表到第六代智能电能表的鼎新革故。据统计,经华云梅校验的近20万只电能表无一出现质量问题,她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诸多荣誉。
2006年,华云梅转岗负责马鞍山市花雨路供电营业厅工作。她苦学业务知识,带领团队开展“5S管理”标准化营业厅建设,优化营业厅环境,为特殊客户开设绿色服务通道并提供手语和英语服务,打造省级示范营业厅及“流动营业厅”。
多岗位工作经历锻造了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风格。2020年,在营销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华云梅投身综合能源建设,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先锋。
推动岸电建设服务游轮“油改电”
“综合能源工作刚刚起步,经验空白加上人手短缺,但我始终相信方法总会比困难多。”作为综合能源规划和管理负责人,华云梅白天负责跑市场、寻商机,晚上学习技术及管理知识,逐步掌握了“光储充”“冷热双蓄”等综合能源项目的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她还考取了碳交易员和碳管理师证书。
“对于投身新兴产业的人来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华云梅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行业前沿技术和先进经验上。她率队建成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智慧公交充电网络,涵盖10座场站、151台快充桩,服务300余辆电动公交满电运营,年减碳1500吨;创新推出“公交充电站错时开放”缓解群众充电难题;协同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开展“信易+新能源出租车”等举措,惠及1172辆次出租车,体现对社会诚信体系的贡献。
除此之外,她还带领团队建成100座公共充电站、495个直流充电枪,推进充电设施一体化。为缓解城市充电难题提供了“马鞍山方案”。
综合能源项目绿色低碳的用能转型,更加坚定了华云梅服务“双碳”目标的信心。她主动对接,主导建成了长江岸线8个码头26套岸电设施,让游轮靠岸 “油改电”成为现实,为保护长江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坚持公益26年累计捐款17.3万元
华云梅服务民生步履不停歇,她主导马鞍山市博望医院综合能源改造,创新应用冷热双蓄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综合能效提升30%以上;她践行能源转型新使命,持续跟进长江钢铁柴油机车“油改电”等项目,推动节能降耗等,她客户提供“供电+效能”等一揽子优质用能服务,成为客户的“能源管家”。
不仅是技术专家,华云梅更是劳模精神的传播者。“劳模不仅要干出成绩,更要带出队伍”,华云梅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直接参与、指导创新赛事102个,带领团队获得各级奖项98个、发明专利15个、实用新型专利29个,指导参与劳动竞赛及活动等300余场,累计培育劳模工匠及专业骨干400余名。
华云梅还担任省、市以及南京都市圈劳模工匠宣讲团示范宣讲员,走进企业、社区、学校等宣讲党的政策及能源转型故事,14年间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作为马鞍山市首批注册志愿者,她坚持公益26年,累计个人捐款17.3万元。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通讯员 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