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数字经济新规来了,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7-10 18:50:19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1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突破传统认知,界定数字经济新内涵

省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天培介绍说,“十四五”以来,我省数字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过12%。但是,我省数字经济的规模仍然偏小,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核心产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活力需要进一步释放。

“《决定》突破传统认知,与时俱进界定数字经济新内涵。”张天培表示,《决定》面对现实,把握前沿,跟进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定义。

《决定》明确,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先进数智技术为核心驱动,以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基础设施为主要支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以数字产品加工和服务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探索推进多种算力融合发展

《决定》明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泛在互联、绿色高效的高速智能通信网络,保障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稳定有效运行,推进万兆光纤网络试点建设,支持专业互联网及平台体系建设。促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传统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提升。

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成为当下数字经济领域最“热门”的基础设施。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35000P,是2023年10月政府开始调度智能算力重点项目建设时的12倍。其中,芜湖智能算力24000P、合肥7300P、宿州1900P,居全省前三位。

《决定》对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将优化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多层次的算力支撑体系,提升智能算力调度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探索推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量子算力融合发展。

高水平建设安徽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决定》明确,我省将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提高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我省将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公共数据产品(服务)入场交易,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场采购数据产品(服务),支持数商和数据产业发展壮大。聚焦数据产权、一体化数据市场、安全治理等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安徽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同时,引导企业和其他组织依法开放自有数据资源,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互通共享。

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决定》明确,我省将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确重点方向,因地制宜推动集聚发展,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智能传感、新型显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支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持续培育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来网络与数据空间等数字经济未来产业。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确保安全、可靠、可控

我省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优化提升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坚持有益、安全、公平,支持在通用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重点领域布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制定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建立技术监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加快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循环

《决定》明确,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经营主体,用足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扩大数字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带动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和效益提升。积极发展“来数加工+两头在外”离岸数据服务外包、离岸数据交易平台等新业态。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循环。

我省将开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联系交流,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开展数智技术与产品联合研发、场景应用合作。

对数字经济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我省将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发展,为稳增长促转型注入新动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智化网络化,持续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加快发展智慧文旅,加力发展智慧农业,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乡村建设。

根据《决定》,我省将强化数字经济发展保障措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除了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丰富数字经济场景创新,我省还将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对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体系。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武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