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宓中国蛇类》出版项目正式启动,拟于2026年出版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5-07-28 19:15:30

7月25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赵尔宓中国蛇类》出版项目启动仪式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安徽馆举行。

image002

携手聚力再铸学术丰碑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推出了《中国蛇类》(上下册),这是赵尔宓院士毕生心血的结晶,更是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这部经典专著自问世至今,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权威参考,更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等殊荣,具有跨越时代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image004

随着分类学研究的深入和新物种的不断发现,目前国家官方发布的蛇类已有355种,原书内容已无法全面反映中国蛇类的多样性,及时跟进和更新中国蛇类相关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为中国以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做出贡献,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再度携手、共谱华章。

科学精神与出版使命的双重传承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王筱文在致辞中强调,我们启动《赵尔宓中国蛇类》编写工作,既是对赵院士科学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科研使命的回应。这部巨著的诞生,将是对赵院士学术最深情的致敬,也是对后来研究者最有力的鼓舞。

image00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谭周亮致辞,进一步肯定了《赵尔宓中国蛇类》项目启动的必要性,指出成都生物所作为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国家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负传承启新的使命。

image008

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人至深

作为赵尔宓院士的学术传承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金龙系统介绍了项目筹备背景及内容规划,该书将系统整合院士团队数十年研究成果,涵盖中国蛇类分类、生态分布、保护策略等多维度内容,力求打造“蛇类百科全书”。赵尔宓院士女儿赵蕙深情回顾父亲毕生致力于蛇类研究的历程,并对项目寄予厚望(发言稿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师蒋珂代念)。《中国蛇类》的责任编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陈军分享了二十年前与赵尔宓院士的出版往事。

image010

签约仪式奠定合作基石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签署出版协议。之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李家堂通过视频连线,以赵院士学生的身份重申项目的意义,肯定项目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示将率领“赵尔宓蛇类多样性保护科技攻关突击队”承担光荣的编著任务,深信这部有历史有价值的著作必将启迪更多后来者。

image012

《赵尔宓中国蛇类》拟于2026年出版。2026年正值《中国蛇类》出版20周年,也是赵院士逝世10周年。传承经典,再谱华章。通过补充新物种、更新分类系统、融入融媒体技术,这部著作将实现从经典到巅峰的跨越,成为兼具学术价值与科普功能的国家级出版工程。

(钱湘林 刘霂)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