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堵心路”到“安心道”——精细治理,破解居民出行难题
来源:合肥经开区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8-22 16:05:21

“以前这条路啊,堵得人心慌!俩车对头开,谁都过不去,遇到两个脾气犟的谁也不让谁,就这样能对峙半小时,接送小孩的电瓶车急的直打转。”提起那条不足7米宽的杏花路,家住始信花园小区的范阿姨曾满脸愁容。这条连接小区北出入口的道路,曾因两侧随意停车变成“肠梗阻”,如今却蜕变成畅通无阻的便民道——单行道标识清晰明了,单边停车位整齐规划,摄像头实时监控,非机动车隔离桩守护着行人安全。这场发生在居民家门口的“微改造”,不仅疏通了道路,更温暖了民心。

QQ20250822-155932.png

民生痛点:7米道路上的“出行拉锯战”

始信花园小区位于紫蓬路北边,对面是海尔工业园,园区内停车位有限,员工则将车停在始信花园小区东面和北面的春雨路和杏花路上,由于路面较窄且是双行道,加之缺乏管理让本是小区居民主要出行路径之一杏花路沦为“停车场”,居民怨声载道。“最夸张的时候,两边停满车后,中间只够一辆车通行,前后都没有可以错车的空隙,要是这时消防车、急救车经过根本出不去也进不来。”社区居民董女士回忆道。微信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吐槽、剐蹭纠纷等情况。

始信社区在日常走访中也发现了道路拥堵背后的多重矛盾:杏花路和春雨路没有交付到交警部门;海尔工业园大量员工将车停在此路段上;小区内部分车主为了不交停车费也将车停在路面;早晚高峰接送学生、上下班集中在一起,人流与车辆交织,极易形成堵点。“群众的呼声就是整改的命令,再小的路,也关乎大民生。”始信社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QQ20250822-160222.png

破局之举:四措并举打通“生命通道”

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居民座谈、多部门协调和专家论证,在专家建议、居民协商意见的整合下,最终敲定“一疏二限三管四防”的综合治理方案,用精准施策破解空间困局。

单行道改造重塑通行逻辑。社区联合交警部门重新规划路线,将双向通道改为单向通行,通过设置醒目的交通指示牌和地面标线,引导车辆单向循环。“现在不管什么时候从这走都不会堵车了。”车主陈先生道出了出行的变化。据统计,改造后,高峰期道路通行时间至少能缩短10余分钟。

单边停车位释放空间潜力。在保留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对道路单侧进行标准化划线,新增53个停车位供周边商铺和居民临时停车,既缓解了停车难,又确保通行道路净宽达4.5米,满足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通行需求。同时,引入合肥市城泊进行管理,确保路面规范化停车,居民赵先生笑着说:“现在停车有规矩,出门不堵车,走这条路的时候再也用担惊受怕了!”

智能监控筑牢管理防线。交警部门在道路关键节点安装了2处高清摄像头,与平台联网实现自动抓拍,对违停、逆行等行为进行处罚。“抓拍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时刻提醒大家守规矩。”始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江云表示。

隔离设施守护行人安全。为保证非机动车安全通行,施工时在道路边缘安装60厘米高的非机动车隔离桩,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物理分隔,防止机动车闯入非机动车道。“以前带孙子散步总提心吊胆,现在有了隔离桩,踏实多了。”家住小区的刘奶奶点赞道。

QQ20250822-160140.png

交口称赞:从“堵心路”到“舒心道”的蝶变

这条不足7米的道路,丈量着民生改善的尺度,也彰显着社区治理的温度。杏花路改造工程启动前,社区召开过5次居民协商议事会和意见征集会议,95%以上的居民支持改造方案,在改造方案中,社区还采纳了居民要求在门面房增划停车位、设置三轮车出入口等意见,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为民。施工期间,社区组织居民志愿者每天在现场引导交通、解答疑问,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如今行走在改造后的道路上,昔日的拥堵、占道、乱停现象一去不返,临时车有序停放,电动车在专用通道内顺畅通行,老人带着孩子在人行道上悠闲散步,时不时有居民指着道路赞叹道:就应该这样规划,看,现在走的多顺畅,路通了,心都顺了……(方霞)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