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包河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合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组建专门队伍,推动服务常态化
“我们街道每个社区都成立了爱心服务小分队,10支队伍的联系人由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担任,建立了11个队伍微信群,吸纳社区工作者、红色小管家、医务人员、党员志愿者等383人,目前已满足群众送药、代购等各类需求80个。”包公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充实疫情防控工作力量,优化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包河区广泛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截至目前已组建117支爱心服务小分队,共计3004名队员,其中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769人,家庭医生216人,红色小管家(网格员)615人,志愿者1404人,在党组织的统筹调度下,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负责健康调查、政策宣传、送医送药和生活物资代购等工作,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各级党组织不断健全服务机制,群众反映的问题,服务小分队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则由党组织协调解决,确保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群众的合理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
深入宣传引导,推动服务前置化
家住望湖街道滨湖春天小区的高龄老人赵奶奶以前不愿意接种疫苗,但看到身边很多人感染,开始担心自身健康,社区网格员了解情况后,耐心解答问题,消除顾虑,最终帮助老人顺利完成疫苗接种。社区网格员介绍,“我们通过线上楼栋单元群+线下宣传栏的方式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知识,引导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正确认识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目标人群应接尽接,不漏一人。”
包河区各村(社区)党组织利用楼栋微信群、公众号、宣传栏、标语、喇叭、上门走访等方式深入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引导群众坚定信心,增强防护意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截至目前政策宣传已覆盖居民38317户。积极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摸底排查,动员网格员、楼栋长、红色小管家等通过电话联系或上门走访,宣传发动引导,为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疫苗服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构筑免疫屏障。
突出特殊群体,推动服务精准化
“没有你们送的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雪中送炭啊,感谢你们!”高爷爷激动地对社区党员志愿者说道。这几天家住烟墩街道欣园社区的独居老人高爷爷感到身体不适,但是家里没有退烧药,药店也买不到,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社区电话,社区党员志愿者很快便将健康包送上门,他的病情也逐渐好转。据烟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街共储备了3500份健康包,目前通过拆分等方式为阳性居民累计发放健康包2913个、7183人次,帮助许多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做深做实防疫救治和服务工作,包河区向辖区居民及时公布、更新村(社区)干部及家庭医生咨询电话,全天候提供免费咨询、问药、救助等服务。为居民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启用以来已有超过5000人次前来就诊。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高龄老人买菜、买药,上门配送并讲解使用方法,联系医务工作者为空巢老人、残疾儿童等进行上门核酸检测。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儿(留守儿童)、低保户、孕妇、癌症患者、血透患者等8类特殊群体实行包保制度,建立重点人群管理台账,发挥红色小管家、社区小管家、爱心服务队的作用,动态跟踪健康监测,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截至目前已摸排老弱病残孕等脆弱群体11175人,送出健康包7216个,协助送医306人,提供生活物资代购8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