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三个强县” 开创千亿长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1-12 09:21:14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长丰县上下同心、埋头苦干,用奋斗定义时光,用拼搏创造未来。

回顾2022,长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能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发展空间持续拓宽,改革攻坚蹄疾步稳。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呈现新气象,人民生活增添新福祉……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长丰将锚定“两新一示范”,聚焦“强县、富民、善治”,奋力建设“三个强县”、实现“三个新突破”,以高质量一体化引领高水平现代化,开创千亿长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强产业 三大百亿项目一年内建成运营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长丰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调整,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破800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增速全省第一,连续三季度位列全省投资“赛马”县域榜首;工业投资增长65%,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单月破百亿,总量过千亿,创历史新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百强长丰稳步向前……

产业能级全面提升。2022年,三个百亿项目一年内建成运营,比亚迪一期10个月投产,5个月产值过百亿,平均50秒下线一辆整车,跑出业内“最快速度”;中创新航新产品快速导入市场,持续刷新交付记录;优信汽车即将正式运营,全国首家全产业链再制造项目亮相长丰。比亚迪二期、三期签约开建,双网旗舰店入驻双凤,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即将落户。中创新航二期加快建设,恒美二期成功签约。全年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百亿项目2个,五县(市)第一。千亿长丰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智慧农业谷、中国菌物谷、中科中试城”三平台加速孵化,国内首个测土机器人成功研发,菌物发生器技术全国领先。宇桥生态科技园聚合创新要素,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安理工科教产融合院签约落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3家,总数达2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5家,总数全省第一。科技创新百强县跻身全国第33位、全省第一。创新长丰奋发昂扬。

优布局 “三区三线”发展空间持续拓宽

发展空间持续拓宽。“三区三线”方案获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30.57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18.78平方公里,增幅五县(市)第一。全年新增耕地、报批土地、供应土地均过万亩,全市第一。“陆水空铁”联通全域,蒙城北路北延(长丰大道)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长丰港顺利签约,通用机场立项过审,南山物流园获评国家多式联运综合枢纽,轨道8号线11座车站主体封顶,S1线稳步推进;下塘铁路物流基地启动规划。共进长丰行稳致远。

改革攻坚蹄疾步稳。深化“一区六园”改革,双凤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四连冠”。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全省唯一,“光伏+智慧农业”“零碳”工厂等12个项目形成示范。全面完成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任务。建成全省首个城乡一体化智能治理平台,实现“一网统管、一屏统览”。全市率先出台“房票”政策,群众安置选择更多。创新投融资模式,水湖城市更新成为首个市级专项债支持项目,罗塘和美乡村建设获批全省首批专项债,双凤“腾笼换鸟”贷开创先河。北城建投集团获评AA+信用评级,完成发债融资32亿元,金融活水浇灌出产业之花。开放长丰活力四射。

惠民生 “小微事”守护群众“大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2年,民生支出超1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9%。投入13.7亿元,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建成社区食堂81个、便民停车位8508个、菜市场13个,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完成任务280%;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739人,完成率336%。加大困难群体关爱保障力度,救助6.8万人次,下发资金1.4亿元。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712元、27419元,增长6.2%、6.5%。推进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参保,参保率五县(市)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12.8亿元的长丰-中新校区正式迎新。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7600个。做实教育“双减”,开展无证园治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中职学校办学达标工作。

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开诊运行,获批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省中医院即将入驻北城。县医院扩建、中医院南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工程主体封顶,朱巷等4所卫生院基本完工,下塘卫生院投入使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代表安徽通过国家验收。

投入6866万元,建成44处市级民生工程体育设施。庐剧现代戏《农运特派员》入选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全市唯一。立足“心有梦·就长丰”,放大“休闲采摘到长丰”品牌效应,获评全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造甲双河、杨庙马郢等4个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新突破 开创千亿长丰新篇章

迈步2023年,长丰豪情满怀、重任在肩。向着制造强县、科创强县、农业强县进发,奋力实现全域协调新突破。

开展产业转型攻坚,筑牢先进制造业根基。推动“三主三新”提质扩量增效,奋力建设制造强县。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供需深度对接,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聚力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规划布局,精准招引头部企业,营造产业集聚生态圈。

开展科技创新攻坚,汇聚内涵式发展动力。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级,奋力建设科创强县。

开展乡村振兴攻坚,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用市场化数字化思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两强一增”,夯实“两谷两能一城”五大平台,奋力建设农业强县。

开展城乡品质攻坚,拉起融合化发展框架。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以三城带全域,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构建三城鼎立、五大片区共融发展格局,奋力实现全域协调新突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丰将以“五大政策”“六个统筹”为着力点,锚定“两新一示范”,聚焦“强县、富民、善治”,奋力建设“三个强县”、实现“三个新突破”,以高质量一体化引领高水平现代化,开创千亿长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郑茹)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