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批百亿级项目落地 安徽省两会举行第四场“直通两会”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1-16 09:19:37

推动一批50亿、80亿、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全省社消零增长9.5%;全省人民币信贷增速15.3%,从全国第十一跃居全国第一。1月14日下午,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后举行了第四场“直通两会”——“厅局长专场”采访活动。省发改委主任陈军,省商务厅厅长方旭,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毅等三位厅(局)长走上通道,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主任陈军:

 推动一批50亿、80亿、百亿级项目落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任务,省发改委主任陈军表示,发展改革部门将精准发力,夯实支撑,突出做到“三个比拼争先”。

“在重点项目招大引强上比拼争先。”陈军说,把项目和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内资和外资,建立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机制,建设“有效投资E服通”,推动一批50亿、80亿、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

“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上比拼争先。”陈军表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科技强农和机械强农。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之重器建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上比拼争先。”陈军说,坚持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全面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做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平台+园区”改革,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做优做强平台载体。

“有全省700多万市场主体、7000多万人民群众一道团结奋斗,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陈军表示。

省商务厅厅长方旭:

2023年确保全省社消零增长9.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过去五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2022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发展的成效好于预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回顾2022年、展望2023年商务工作时,省商务厅厅长方旭表示,全省商务经济呈现了总量“四个新突破”、增幅预计“四个高于全国”。

“突出多元联动促消费,突出量质并举稳外贸,突出招大引强拓外资,突出高地引领强自贸。”方旭介绍说,去年有序开展了“徽动消费”活动5000多场,发放消费券6.7亿元;坚持“一改两为五做到”,出台“两稳一促”23条等政策助企纾困,新增限上企业2200多家、累计超2万家,全省社消零突破2.15万亿元、增幅预计好于全国,总量稳居全国第8。及时开展了“徽动全球”万企出海行动,先后有110多家企业、210多人赴20多个国家拓市场抢订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300家、总量达到1.1万家,首创安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省进出口突破7500亿元、增幅预计好于全国,总量居全国第13。坚持“请进来”举办了“跨国公司对接会”,及时“走出去”出海招大引强,全省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增幅预计好于全国,实现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新高。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四大指标和制度创新实现双突破,形成124项制度创新成果,18项为全国首创,充分彰显了自贸试验区高地效应。

“千方百计扩消费、扩外贸、扩外资、强平台。”在谈到2023年工作时,方旭说,深化实施“徽动消费”行动;加快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更高标准实施暖民心行动;力争新增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让消费热起来、活起来,确保全省社消零增长9.5%。深化开展“徽动全球”万企出海抢订单行动;坚持引育并举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千家;大力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新建使用海外仓350个以上;拓展安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贸易便利化功能,确保全省外贸增长12%。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为载体,组建100支小分队赴境外招大引强;“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打造“跨国公司对接会”品牌;加快引进更多外资500强,确保利用外资增长15%。同时,提升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建设能级,加快建成全省“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产业集聚、营商环境”新高地,着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毅: 

全省人民币信贷增速15.3%,跃居全国第一


“去年的金融政策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力度空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毅介绍说,为了让政策更好地触达市场主体,发挥作用,金融系统变坐商为行商,做了四方面工作,让我省金融事业增添不少看头。

首先是成立省市县三级助企便民融资服务专班,组织市县乡三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在基层上门开展政策宣传、需求摸排和供需对接。全年组织了167万人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391.6万户,覆盖市场主体达60%,解决融资问题33.9万个。

此外,线上线下联合发力,在组织近3000场银企对接活动的同时,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大家打造了24小时全天候“永不落幕”的银企对接会。

在现场,何毅专门展示了一个二维码,带来了一个萌萌的卡通形象“融小易”,为综合金融平台做了推介。

“在市场主体端,去年全省共有100万新增主体在平台注册,目前,用户已扩展至119万户,累计融资额达到23000多亿,日活跃用户数有12.6万,这些指标在全国均进入了各省同类平台前4名。在金融机构端,全省所有113家银行都已接进平台,并签订服务公约,我们要求银行对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限时响应。现在48小时响应率从年初的26%增加到100%。”推介后,何毅也呼吁媒体将该平台推广出去,“48小时响应率100%,我们说到做到,欢迎大家对我们进行监督。”

“过去搞进企业送政策,但是把金融政策写在折页上,市场主体是看不懂的。于是我们设计了‘融小易’这个卡通形象,希望他代表全省金融系统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大家解读政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小水滴代表金融活水,灵活精准滴灌到市场主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卡通形象,把这个意象也灌输给金融机构。”

“这些政策的推进,对缓解中小企业在去年特殊情况下的融资难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何毅介绍,2022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20.34%,高于各项贷款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6.8%,居全国第一。同时背靠安徽省制造业的蓬勃生态,中长期制造业的贷款增速近80%,高于全国平均40个百分点。从融资成本上看,省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此外,2022年安徽省全部人民币信贷的增速15.3%,跃居全国第一,而在2021年这个指标是全国第11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子,安徽金融的良好发展态势,其根源是投资者看好安徽、投资安徽的旺盛势头。通过安徽金融的蓬勃态势,我们对安徽2023年乃至未来5年充满期待、充满信心。”何毅表示,他坚信,未来5年安徽金融一定更有作为,安徽金融的发展也一定更有看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