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合肥市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获得国家级法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近年来,合肥市在积极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阳光型、创新型政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制度支撑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记者获悉,十年间,合肥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最新制度保障。
合肥市坚持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同步,近年来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和改革举措,从制度层面就科技创新、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制度。
仅2022年,合肥市就围绕邮政快递、餐饮外卖、互联网租赁非机动车等领域,出台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邮政快递管理办法、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管理办法、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等特色法规规章,以法治方式护航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相协调,持续依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法治环境之“善”促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在法治建设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合肥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贯彻法治理念。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道管理条例,开创全省地市级河道地方性立法先河。在城市安全治理中依法创新模式,形成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为先导的安全运维“合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填补了国内城市生命线工程标准空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进分层共治。合肥注重集合各类调解资源投入一线,做到优势互补、联动联调。探索“三所一庭”联调模式,建成全省首个“三所一庭”联调中心,为全省复制推广该经验提供“合肥样本”。
合肥市还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法治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进,聚力融合打造智慧共享,建立“超时即同意”的数据共享申请审核机制,完成编制《合肥市“城市大脑”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和“智慧合肥”城市客厅初步设计方案,建设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等重点项目。
合肥市在依法治理中激发城市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