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的亮相,沉寂了6200万年的“兔圆圆”原型“安徽模鼠兔”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近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兔圆圆”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如今这里除了是国家5A旅游景区还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会吸引上千名科研人员和大量游客前来考察、观光。
“兔圆圆”的出生地像火星
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公园南部片区杨小屋一坡地就是“兔圆圆”的“诞生地”。
坡地有2000多平方米,地表是呈红色的沉积岩,寸草不生,犹如火星地貌,靠近道路一侧围了长长的护栏,和附近枝繁叶茂的地貌形成很大差异。
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展了大规模的华南红层考察研究工作。1971年,研究所李传夔先生在杨小屋坡地发现了两种重要化石,分别命名为“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经过研究,李传夔先生提出“安徽模鼠兔”是兔形类的祖先类型,而“东方晓鼠”接近啮齿类的祖先类型,它们是同源的,起源于以潜山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这一研究发现为全世界科学家们广泛引用。多年后,“鼠兔同源”得以确定,兔子起源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潜山因此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亚洲哺乳类动物发源地之一”,极具世界级科学价值。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总导演于蕾此前向媒体介绍,“免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吉祥物“兔圆圆”身上,不仅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藏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也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就。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创的总台春晚吉祥物IP。
天柱山地质公园管理中心工程师程小青说,“‘安徽模鼠兔’是上面都有两对门齿,其中一对门齿在里面,吉祥物形象将4颗门齿并排展示出来,这也是所有兔类卡通形象的首次。”
家乡成科普网红打卡地
如今漫步这片奇妙的红层,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不少新风化出土的化石碎片。
程小青告诉记者,潜山一共有42处化石点,其中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杨小屋化石点面积最大,共有40亩,产出化石最为丰富,每年都会吸引上千名科研人员前来考察。而随着“地质寻秘”“文化寻源”等精品研学旅游线路陆续开发,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探寻地球演变的秘密。
据了解,为了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潜山市秉承“以保护为主,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宗旨,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调查和地质科研科普工作,同时挖掘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公园先后实施4期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同时,组织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对分散于社区中的地质遗迹保护点进行日常巡护,并常态化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天柱山科普微电影上线
1月17日上午,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微电影正式上线发布,这部微电影把主人公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这三个成长阶段融入到以三种地质遗迹为背景的故事中,通过特效包装、三维动画等形式加强微电影的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很好地展示了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
微电影分3集,总时长约16分钟。第一集讲述主人公童年时在地质公园的梦境奇遇,以龟兔赛跑故事为原型,展现了6000万年前在潜山盆地生活的一些动物,其中就包括“安徽模鼠兔”。
“ 春晚吉祥物‘兔圆圆’掀起了一波话题热潮。这段时间,天柱山周围大部分民宿和酒店火了起来,经常一房难求,让大疫刚过的寒冬多了一份暖色,实现了冷天不冷、淡季不淡。”潜山市委常委、天柱山管委会副主任舒寒冰说。
■新闻链接
吉祥物“兔圆圆”呈现科研成就
吉祥物“兔圆圆”身上,不仅凝聚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藏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也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就。
“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为距今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它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发现并命名,化石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李传夔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带领科研团队在祖国大地山川戈壁上奔走几十年,一步步将空白逐一填满,使我国拥有了近乎完整的兔演化化石证据。“兔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就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专家表示,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结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白兔“祖先”。
刘汉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乔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