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小包子
今年过年出门人多。网上看到,长沙一家网红店排队数千桌,成都一火锅店开门就去等号,下午才能吃上,各大知名景点城市俱是人山人海……网友吐槽,大过年的饭都吃不上,只能在酒店吃泡面。看完会心一笑,谁又不是泡面大军中的一员呢?
今年过年早,许多事压在年前,一直忙到年二十八才略为消停。这时再计划出去玩的事,已经晚了。早先答应孩子去哈尔滨看冰雕滑雪,再一看机票,单程单人涨到1300元,一家三口往返机票就要八九千。当即换了目的地,哈尔滨改长春。春节去长白山的人多,但去长春的并不多,返程走沈阳。加起来四千多元搞定全家往返机票。
大年初一,吃了早餐直奔机场。疫情过后,航司也恢复了供餐——胡萝卜炒鸡肉餐,酸酸甜甜,孩子吃得喷香,我吃得直皱眉。到了长春下午两点半,机场租车去酒店,办完入住稍事休息也就四点了。东北四点半天就黑了,我们也该出门去冰雪世界了。零下22度,起先我戴着口罩,后来发现这不管用,口罩分分钟就结冰了!还是用大围巾把口鼻严严实实掩住比较妥当。天冷,人饿得也快,但景区么,能吃的东西无非那些,汉堡烤肠面条。到底是东北,我在一个小角落意外发现了小份炖菜,价格也不贵。酸菜炖大鹅加两碗米饭,四十元。鹅肉挺香的,甚至还有个鹅掌,我赞叹着这景区餐可真不错!万万没想到,这可能就是我整个行程中最好吃的一餐了。
第二天领孩子去滑雪。滑雪场不近,拖拖拉拉到了,排队换各种装备,弄好进去已是中午。毫无疑问,又要在景区吃饭了。孩子对着木须柿子和锅包肉疑惑地一连三问,这是什么菜?这怎么和我们那儿不一样呢?这菜我吃不习惯啊?
当晚,我决心带他们去吃顿好的。大众点评搜索了半天,锁定了好几家店。幸而在出门前,我想要不要先订个位子呢?逐一打过去,要么没人接听,要么告诉我,过年不开门。
酒店旁五百米有个商场。众所周知预制菜,我一般不太愿意在商场吃饭。但此刻看起来也没别的选择。不料,刚步入商场二楼,保安无情喊道:下班了下班了!去四楼看电影走那边直梯!什么?来吃饭的?没有!六点下班关门了!
我们面面相觑。好在旁边有个金拱门。炸鸡薯条,孩子倒没什么意见。
第三天中午我暗下决心,这两天都没吃到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我要点个海底捞外卖,烫点儿肉,烫点儿菜。住的是个公寓式酒店,有电磁炉和餐具可用。上午十点半,我们还在博物馆呢,我就下好了单。
万万没想到,吉林省博和科技馆是相通的。孩子进了科技馆后乐不思蜀,根本舍不得回去。海底捞是送到了,但人不在啊。眼看一点了,不吃饭是不行了。我带着孩子来到了负一楼观众餐厅。啊,不出所料,要么盒饭,要么意大利面配鸡排。没什么可挑的了,吃吧。吃饭的地方叫作“咖啡简餐”,我问有咖啡吗?大姐麻溜地答,老妹儿,有冲的,你要吗?
海底捞晚上终于吃上了。就着孩子口味,点了三鲜锅。我心有不甘,又点了海鲜烧烤。大意了!这大过年的上哪儿进货去?吃起来就不太新鲜。加上冰天雪地,送来的外卖早凉透了。所有食物里,孩子最中意的是一份扬州炒饭。
最后一天去了沈阳。这天我们分头行动,我去辽宁博物馆,孩子和他父亲去了隔壁的科技馆。一个人好说,博物馆的西红柿盖饭随便扒拉一口。到了这天,连平时不屑一顾的烤肠我都觉得美味了。下午四点,我们在酒店集合,发现孩子苦着脸。问怎么了?原来是饿的……科技馆人太多,爷俩不耐烦排队吃饭,自动售货机里买了包仙贝两人分着吃了。到这个点,可不饿得嗷嗷叫。
我说,妈妈来给你点菜!这顿多点几个!你饿得走不动了?我们叫外卖!点了六个菜,送来之后我哈哈大笑。大概是春节备菜不足,点的护心肉炖粉条,变成了大肥肉炖粉条;芸豆炒鱿鱼里不见一根鱿鱼,红烧肉鹌鹑蛋里,没有一个鹌鹑蛋。但此时我已经没啥心理预期了,有菜有饭,还挑啥啊!
第五天回家了,中午,转机的烟台机场给我们发了免费的面包矿泉水和泡面。
过年出门,吃不好饭其实是大概率事件。汹涌的出行人潮和大多数人都休息,形成了天然悖论。和去南方的朋友们相比,我们的假期还算清净,玩得也挺好。只是,回想起年三十在我爹妈那儿吃的年夜饭,当时没啥胃口只随便吃了点,真是可惜。早知道整个春节都吃不上一口正经饭,我在出发前,一定会多带点吃的啊。
最可气的是,因为天天吃垃圾食品,我还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