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社区行】合肥梳背桥社区:非遗文化闹元宵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2-01 16:37:18

 “闹元宵、闹元宵啦……”1月31日下午,商报社区行走进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梳背桥社区,尽管距离元宵佳节还有几天,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已经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现场设立了猜灯谜、做灯笼、画糖画、做游戏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此外,现场还设立了便民服务体验区,除了免费测量血氧、血压之外,还增设了中医问诊和小儿推拿等便民服务,让大家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民俗活动进社区 非遗文化闹元宵

为了参加本期活动,“吹糖人”手工艺大师康夫利提前熬制了麦芽糖,备好了手工材料。在众多展位中,康夫利的作品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们的关注。“哇,这个小兔子好可爱呀!”“这个蝎子好逼真,感觉它会咬到手指”……只见康夫利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手上揉搓,吹捏之间,一个可爱的小兔子糖人就制作完成了。“吹一个糖人大概用时半分钟,熟能生巧嘛。”今年57岁的康夫利从事“吹糖人”这项手工艺已有40多年,他对于这份技艺的热爱仍不减当年。

“我之前教了十几个徒弟,但真正留下来学习的只有1个,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项传统技艺。” 康夫利告诉记者,如今吹糖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前的糖人都是用嘴吹出的,现在为了卫生改用吹气筒或直接让小朋友自己吹。”由于熬制麦芽糖全程需要加热,如今电磁炉已经取代了锯末炉。康夫利认为,现在的“吹糖人”艺术也在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改进。不知不觉,康夫利的面前已经做好了不少展品,记者注意到,这些作品中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也有小朋友喜欢的小猪佩奇、雪融融,活灵活现的玫瑰花、宝葫芦等,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排队观看。

喜迎元宵节 巧手做灯笼

“灯笼是古代灯具的一种,象征着’阖家团圆,红红火火’。”在互动专区,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灯笼的来源、寓意以及灯笼制作流程、注意事项。随后依次为大家分发灯笼制作材料,不一会儿,一个个创意十足的灯笼顺利完工。“因为今年是兔年,所以我做了一个小兔子灯笼。”家住龙川路的张一宸小朋友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花灯,他和妈妈一起在灯笼上写下了新年祝福,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第一次和孩子做花灯,觉得挺有意思的。”居民张女士笑着说,她经常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不仅能和邻居们聊聊天,还能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带着平顶帽,身穿圆筒袄。虽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在猜灯谜环节,居民围在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商量,猜对答案的居民欢欢喜喜地领取一份小礼品,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通过组织这次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非遗并且走近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让居民更加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递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梳背桥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江艳表示,接下来,社区还将不断开展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为辖区居民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朱倩 曹雪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