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金融服务平台"1+16+N" 数字赋能普惠金融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2-13 09:31:59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有金融机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获客难。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数据少、地理位置分散,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了解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风控难。传统银行的风控模型要看历史数据、抵押资产等,一些中小微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毅表示,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依托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全用户拓展、全业态融合、全触点协同、全数据覆盖、全生命周期,推动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信用画像的精准度和金融服务的便利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繁” 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市场主体达119.13万户,较2021年末增长528.7%;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累计达2.3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48.1%;平台企业融资需求48小时响应率达100%,平均日活跃数从2021年末1.06万次增长至12.59万次,增长1087.36%。

“已完成省市‘1+16’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覆盖和高效融合,实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皖事通’平台、企业信息系统、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易贷’省级节点、‘裕农通’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个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16+N”平台联通率100%,实现用数据“跑起来”代替企业“跑过来”,让部门“动起来”代替企业“找过来”。

同时,我省不断优化完善平台与金融机构对接模式,健全线上金融服务矩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给企业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撮合成功率。2022年末,已与省内27家银行机构专线直连,入驻金融、类金融机构310家(含私募基金),构建综合融资服务“网购大市场”、金融“大商圈”,发布金融产品763项,银行机构48小时响应率达100%。

“去年,我们打造虚拟卡通IP‘融小易’,贴近用户需求开展金融政策和产品直播,2022年已开展6场主题直播活动,累计观看1213万人次。”该负责人表示,在优化提升服务功能方面,平台还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管融资”职责,打造科技、农业、强基、专精特新等8个平台特色专区;建设金融政策库,分层实现政策惠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创新主体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支持企业工贸分离开展电子商务等。今年以来,各地各方面的惠企政策,这里都有详细说明,企业通过平台就可以一手掌握”。(记者 何珂)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