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1964年我爷爷当村长时立下的公约,做到山山有人护,处处有人管。”2月13日,在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已经退休的老村主任周云长化身宣传员,讲解华川村的护林历史。作为“全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华川村在守护山林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乡村致富路,2022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2.2万元,而因护林所带来的收益,也增加了村民就业,近年每年发放给村民的工资已达100余万。
华川村三面环山,全村村域总面积14.09平方公里,耕地确权面积2692.31亩,林地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率81.95%。“很多年前,华川村人就知道保护山林的重要性,立下了公约,有了林长制的雏形。”林长周云长的爷爷周锦山当年是村长,家里有爷爷留下的护林日记以及确权的林权股票。
1952年,华川村发行林权股票,每人一股,明确了股民的权利、义务与利益分配方案,要求不得私自打枝减伐,1964年制定了人口、山场、土地、大牲畜固定分配给村民的“四固定”林业生产与管护制度,初步构建起林长制管理雏形,“这是我国最早的林长制。”
护林的理念在华川村成了传统,“护林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周云长退休前是原华川村村主任,2017年成为一名林长,护林,防盗采滥伐、保护野生动物。“山林守护好了,特色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不仅有补贴,还能家门口就业。”周云长介绍,村里现在发展起了茶叶、灵芝、核桃等特色经济。目前华川村发展山核桃、白茶基地800亩、油茶1500亩、灵芝等林业特色产业种植3000余亩,灵芝酒厂已经投产销售且市场形式反映很好,规模化特色养殖业皖南土鸡、合同鸡、合同鸭养殖已经投产、前景非常好。
据介绍,以前村民和林业相关的收入每年约5000余元,现在增至5万余元,“现在每年这些产业能为就业村民发放的工资一共100多万。”周云长本人也是受益者,他流转经营了部分山林,种植杉木,家庭年收入共约20余万。
2022年底华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属成立了建筑劳务公司可以承揽小型工程项目,2021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2.2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2.2万元,预计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 目前该村正在积极谋划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和碳汇经济,探索建立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华川村所在的旌德县素有“山区小县、林业大县”之美誉。近年来该县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努力实现“林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获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确定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和安徽省“林长制国元护林保”示范区,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品牌逐步打响。
(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