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全国人大代表李发权:守护三江源 拓宽致富路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2-14 09:27:14

最近,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权正在走访附近的村民茶农,作为新当选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希望能将实实在在的建议带上全国两会。10多年来,他带领村民不仅守护好了新安源头的生态环境,还大力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特色经济和生态红色旅游,将“三江源头第一村”新安源村从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山川秀丽、徽韵十足、百姓富裕的文明村,走在了全乡的前列。

首个将“不打农药”写进村规民约

1999年,李发权辞去了公路养护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家乡风景秀美,气候条件优越,茶叶资源相当丰富,当地不少村民都种植茶叶,可收入却很微薄。起初,他主动帮助村里的茶叶种植户联系外地的茶叶收购商前来收购。后来,客源渐渐多了,李发权就有了创办茶厂的念头。

2004年他建成了自己的茶厂,请专家为员工进行现场指导打造名优有机茶。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他经常去外地联系客源,学习和借鉴外地茶叶生产、销售的成功经验。

这一年他成为四门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茶叶不值钱,推广很难。”李发权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个情况,他先在自己的茶厂要求,在市场价的基础上,不打药的鲜叶加价,打了药的鲜叶不收。这也渐渐改变了茶农的观念。

2008年,随着两村合并,李发权当选新安源村党支部书记,他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多方协商约定后,在2021年将“无除草剂无农药”写入了新安源村的村规民约,“写入村规民约,这是黄山市的首个。”

“有机茶叶”激发了茶农种植积极性

新安源村地处休宁县西南边陲,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三江源头第一村,高山环抱、水质清纯、生态环境优美,村民438户,90%种植茶叶,全村茶园2400亩,如今全部种植有机茶。经过他的呼吁和指导,村民严格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实施茶园管理和加工,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带动全村新增9套名优茶加工设备,有机茶“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

2022年,该村新安源银毫鲜叶每公斤均价达200元,最高价格达340元/公斤,人均茶叶收入5000元左右,增幅15%以上,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现在新安源村的茶叶非常受欢迎,都知道它品质好,安全卫生。”

新安源村水口林面积百余亩,古树近千株,名贵树种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500年以上树龄红豆杉多达56株,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树龄最长的水口林。

李发权在村里成立了护林队,护林防火、封河禁渔、保护名木古树,自己任队长,“生态环境好了,村民会得到间接实惠。”如今新安源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大批游客,村里办起了10余家农家乐和2家民宿,带动了二三产业,“村民家里常见的南瓜、山芋、笋干,都能卖个好价钱了。”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大家在外能骄傲地说‘我是新安源村的’。”李发权告诉记者,此前村里实际居住人口仅约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在外务工,另有三分之一在县城陪孩子读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办起了农家乐。”

向贫困家庭免费赠送优质香榧苗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村民们都很乐意找他帮忙,他也总能让村民满意。2008年11月,村民余莲凤正上大学的女儿得了抑郁症,丈夫已去世多年,她和小女儿同属肢体残疾。李发权得知后,主动上门帮忙,送余莲凤大女儿去医院治病。姑娘痊愈后,回校读书,如今已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了,逢年过节经常来看望李发权。

村里稍有条件的家庭都将孩子送到县城上学,但也有少数父母不在身边,或家庭困难的孩子留在村中心学校。“这些孩子应该得到关心。”从2012年“六一”儿童节开始,李发权每年捐款4000元,帮助当地学生改善生活条件,“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还告诉了我儿子,以后他要接过接力棒。”

如何在绿水青山的环境里致富?2019年,李发权向58户贫困户免费赠送了2300多株优质嫁接香榧苗,总价值可达10万余元。目前他还培育了更多优质香榧苗,向更多村民免费赠送,“希望经过5—8年的努力,使全村家家户户都有香榧树,成为新安江源头香榧种植第一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安源村最大的优势,村里专门设立了环境保护监督岗和环境建设宣传岗,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起到了涵养水源、造福全流域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发权关注生态环境,关注名木古树的保护,关注如何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