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全国人大代表贾亮:把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普通教育不同阶段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军 分享到 2023-02-16 14:42:02

“让‘学技能’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阜阳技师学院汽车系副主任贾亮认为,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交流来共同设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改变目前“学习成绩好的考大学,考不上大学才到职业学校学技能”的状况。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他将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并提出关于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建议。

“技能大师”关注职业教育

2004年初中毕业后进城务工,贾亮在一家公司维修部当起了学徒工。通过勤学苦练和钻研,他练成了喷漆的绝活,并夺得中国大能手电视选拔赛钣金喷漆专业全国冠军,成为汽车钣金与涂装国家级技能大师、江淮杰出工匠。

19年的拼搏,他从一名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技能大师”,也从汽修车间走向高校教室,专注于探索汽车领域人才队伍培养发展,教更多学生学“技能”。现在,由他领衔的“贾亮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已向众多急需技能人才的企业培养输送了1862名徒弟,多人获得不同级别技能、岗位能手称号。

 贾亮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点亮”了徒弟们的职业教育前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贾亮说,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实现职普融通的内容和路径方法很多,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劳模工匠精神渗透到普通教育的不同阶段。”贾亮表示,劳模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必要素养,因此不仅要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而且应当在普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开设相关课程,促进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应赋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平等地位发展。”他说。

把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普通教育不同阶段

贾亮建议,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立工匠科技体验中心,引导学生提前体验职业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劳模工匠教育体验活动,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在“学校教育—就业—社会评价和认识”等多领域、多环节融入职业教育理念。

 同时,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普通高中阶段课程,大力开展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课程进校园教育活动。他认为,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为不同类型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服务,加强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交流来共同设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改变目前‘学习成绩好的考大学,考不上大学才到职业学校学技能’的状况。让‘学技能’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贾亮说。

 贾亮建议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高校选修课,培养新一代的文化水平较高的技能人才。“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有文化没技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贾亮说,在高校选修中,增加工匠精神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本科生学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对劳模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此外,贾亮建议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技工教育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关系,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而不是普通教育的特殊形式,更不是普通教育的附庸和辅助性的教育形式。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他表示,应将高技能人才与学术和技术研发型人才置于同层次且等价的地位。“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落实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同时,大力宣传优秀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崇尚一技之长,进一步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贾亮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