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正值候鸟迁飞季。2月19日,合肥肥东十八联圩湿地自然保育科普基地正式揭牌。未来,这里将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开展自然科普讲座、湿地生态考察等活动,打造湿地生态科技教育特色,携手市民共同呵护巢湖候鸟和巢湖湿地生态环境。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位于安徽合肥肥东县长临河镇内,南淝河入巢湖口以东区域,北依沙河,西靠南淝河,南邻巢湖,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湿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巢湖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培养其核心科学素养和自然保护理念的最佳时期。”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会长侯银续介绍,合肥肥东十八联圩湿地自然保育科普基地揭牌后,安徽省珍鸟会将派出联合会科普专家,每学年开展公益性自然科普讲座,内容涉及鸟类识别与保护、生物观察与生态保护等。每年还将联手十八联圩湿地按季节在合肥市内观鸟点组织公益观鸟活动,在省内外一些自然生态保护区组织开展鸟类、蝶类、昆虫、植物、自然湿地生态考察。“希望通过珍鸟会和十八联圩湿地的自然教育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关注巢湖候鸟,关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为常态化推动巢湖候鸟可持续保育打下基础。”
当天,来自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学专家和自然保育志愿者,以及观鸟爱好者、普通市民,还在十八联圩湿地和淝河湿地开展早春越冬鸟类及迁移停歇鸟类多样性调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