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样的,安徽力量” 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从土耳其凯旋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军 分享到 2023-02-20 21:02:31

“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都想死你了。”2月20日17时,当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程昊和战友们一同走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国际厅出口时,女儿一下子扑上去,亲吻爸爸的脸颊。“儿子,辛苦了,平安回来就好。”另一边,队员沈超的父母紧紧拥抱着儿子。当天下午,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结束在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工作,乘坐国际航班安全返回合肥。

“好样的,安徽力量”

20日16时,合肥新桥国际机场5号门国际到达厅门外,一辆蓝色大巴和一辆应急救援中巴车格外显眼,车身上的条幅“热烈欢迎合肥市蓝天救援队赴土耳其抗震救灾队员平安归来”引起不少接机市民关注,“他们要回来了啊,好样的,安徽力量。”

大巴车上,部分留守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及赴土耳其队员家属,手捧鲜花,静静等待着飞机平安降落。“10多天了,挺想他的,主要是担心。”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沈超的父母沈立成、吴跃萍两位老人说。2月6日,当他们得知儿子要随队赴土耳其地震救援的时候,“什么都没说,这是他的责任”。两位老人默默帮着儿子整理行李,嘱咐他注意安全,按时吃饭,“后来才知道,他们根本不能按时吃饭。”通过偶尔的微信信息,老两口在家了解儿子在土耳其的情况,“其实知道他平安,我们就放心了。”16:20,老两口和车上队员以及其他家属下车,排队进入国际厅,吴跃萍说,“就要看到儿子了,有些小激动。”沈立成说,“他代表安徽参与救援,我们为他感到光荣,男子汉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

7岁的程彧滢在奶奶施群英带领下,来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接爸爸程昊。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捧着鲜花让奶奶给他拍照,“我好想爸爸啊,他回来了就能陪我玩了。”奶奶施群英说,这阵子小程程每天晚上都要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要给爸爸打视频电话。但因为不想打扰儿子在外工作,她就要找其他东西转移孙女的注意力。“我们一家人都挺担心他的。”老人说,当初知道程昊要去土耳其,她第一反应是“最好别去”,但儿子很坚决“肯定要去”,她就没说什么了。“现在平安回来就好,他有他的责任。”

2月18日,14名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经过转机,2月20日16:27,他们乘坐的狮航SL8102航班从泰国曼谷直达合肥,平安降落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救援队现场负责人介绍,家属接机没有透露给归来队员,“就是想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开心一下。”“没想到孩子会来接我。”有队员表示,在土耳其工作很辛苦,落地看到孩子和家人,一身的疲惫都缓解不少。

“每天觉都不够睡”

接机现场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作为中国蓝天救援队土耳其现场300人团队的总协调,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介绍,队员们在土耳其这么多天很辛苦,去的时候各种转机、倒时差。工作过程中,中国蓝天救援队共协助救出3名幸存者,搜寻出43名不幸遇难者,“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觉不够睡,有队员连续作业最长达到30个小时。”

苏琴说,国际救援与国内救援有很大区别。国内语言相通,工作起来交流很方便。在土耳其现场,都需要通过中国在土耳其的留学生,或者土耳其曾经在中国留学学过汉语的交流生来翻译。每一个救援现场,推进每一步,都需要提前对接很多环节。

实际救援中,到现场后,要首先了解城市的面貌,所在救援作业面的实际情况,包括楼栋高度、材料结构、地震损毁程度、房屋结构内所处具体位置等等。现场定位全部采用当地机构提供的官方地图,手机里国内用的地图大多不能使用。拿到任务后,蓝天救援队会将任务分解交到各小组组长手上,由组长负责本组工作实施,苏琴作为总协调,负责300人团队工作开展中的沟通、对接、人手调配等。

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作为中国蓝天救援队工作突出的分支机构,巧合的是,在此次土耳其地震前,刚好进行了地震救援专项培训。苏琴介绍,2022年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成立十周年,“我们当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而是做了一个12天的培训,其中就包含5天的地震救援。”不过,苏琴也感慨“百练不如一战”,这次在土耳其的工作给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国际救援经验,“休整完后,我们会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不仅是人员结构,还包括装备、响应速度等等。”

土耳其发生大地震后,中国救援力量迅速响应,奔赴受灾现场和土耳其政府一起展开救援,体现了中土之间兄弟般的情谊。苏琴说,人有别爱无界,中国救援力量在救援后,得到了土耳其百姓的列队鼓掌致意,“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感到自豪,可能他们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但知道我们来自中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任逸玮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