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实践】六安:老区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2-22 09:19:17

2月20日,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应流机电集团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三十多年,应流集团挺起了大国重器的“腰杆”。这个“山区工厂”的产品,也伴随着中国国之重器“上天”“入地”“下海”。

同一天,在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里,一家已经建成的农家乐正在紧锣密鼓装修。曾经靠山吃山的贫困村,如今不仅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还阔步行走在奔小康的路上。全国政协委员、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说,如今的大湾村不仅有200元一间的民宿,也配得上上千元的高端品牌。

合六同城又“提速”

“主线全路段取消红绿灯,从六安市主城区到合六界的车程由原先的40分钟缩短至12分钟,到合肥的时间也从原来的90分钟缩短至45分钟。”2月10日,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交口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往来车辆络绎不绝。

2022年底,宽阔的主车道已经贯通。目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进行包括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附属工程的建设。预计2023年6月前可全面完工。

据介绍,G312 国道是合肥市与六安市之间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该路段快速化改造的实施,顺应了经济发展潮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提升G312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有利于六安融入合肥经济圈,对于促进六合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交口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全长17.65公里,起于现状国道312合六界,经皖西大道Y型交口(浏园),终于迎宾大道交口处。本次按照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城市快速路功能改造,主线全路段取消红绿灯,配套建设绿化环保、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等,同步开展智慧交通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约39.6亿元,2021年年底开工建设,合同工期18个月。

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发展。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六安段项目,只是合六同城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10月12日S329合六南通道正式全线通车,该路作为合肥“牵手”六安的第二条快速通道,东联合肥、西接河南,途经肥西县、金安区、裕安区、金寨县、叶集改革试验区等。全线通车后,两地车程时间大幅减少,从合肥市区到六安市区由原来的1.5小时缩减至1小时。

同年12月22日,G40沪陕高速公路合肥至六安至大顾店段改扩建工程正式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行。此前,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东西向车流经过此路段时车流成倍增长,逢年过节,堵成了常态。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行后,显著提高G40高速公路安徽段整体通行能力。

如今,随着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合肥开车往返六安实现了有一条高速、两条一级公路标准的国省干线连接的目标。

据了解,随着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贯通,合六路肥西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2月10日上午10点30分,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老年食堂里,飘来阵阵诱人的菜香。一旁的就餐区,数位老人正围坐在餐桌前唠嗑。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剪纸。开放式厨房里,3台智能炒菜机器人正在工作。

“现在拿起剪刀是在做游戏,感觉还比较有意思。”今年88岁的张荣玉老人是清水河老年食堂的老主顾,她住在距此不远的小区。除了在这里就餐,张荣玉老人还“捡”起了自己曾经缝缝补补的手艺活。“考虑到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病,剪纸可以很好地锻炼手部、眼部协调活动能力。”志愿者说道。

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位于清水河畔小区,由社区养老用房改造而成,食堂内还设立有童趣园、健康驿站等辅助功能。建筑面积约780m2。2022年7月20日清水河老年食堂开业运营,每天就餐达300人次。

“3台机器人不仅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也节省一个大厨的人工成本。”据承接运营此处的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项目部主任王雅茹介绍,清水河老年食堂是他们布点的第一家老年食堂。除了政府的奖补,他们还通过送餐服务、对社会人士开放等手段分解食堂的经营压力。

“长者需要洗澡,可以上门提供助浴服务;需要保洁,可以上门提供保洁服务;孩子在外地没法陪长者就医,可以陪同就医。”如今,在老年食堂领域,王雅茹所在的公司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王雅茹介绍,清水河老年食堂隔壁就是他们的康养中心,但是利用食堂引流只是最末端的方式。“我国很多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很低,机构养老只是我们托底的服务模式。”王雅茹说,他们的设想是依托助餐服务,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养老全产业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六安市印发的《六安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中,明确了老年食堂供餐能力达到50人/餐,就餐面积一般不少于50m2;老年助餐点供餐能力达到10人/餐,就餐面积一般不少于20m2。2022年以来,六安市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全年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54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62个,助餐40万人次。

当日上午11点30分,数十公里外的安徽福彩夕阳红老年食堂里,3位老人正站在收银台前挑选菜品。

安徽福彩夕阳红老年食堂位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北侧,地处闹市区。除了主要服务社区老龄人口,这家食堂的菜品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打工族前来光顾。

“老年人的10元套餐,你们年轻人肯定也能吃饱。”六安市春华苑餐饮服务公司运营负责人吴幸荣介绍,安徽福彩夕阳红老年食堂是利用原中福在线销售大厅闲置用房改造而成,于2022年9月13日开始试营业。该食堂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由春华苑餐饮公司装修改造并承包运营,主要服务于康乐社区群众。

绿水青山的六安实践

2月11日上午,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上,从饮料瓶生产和矿泉水灌装、打包,全部自动化完成。工作人员介绍,这条生产线,每秒钟可以生产13瓶矿泉水。

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坐落于大别山北麓、中国好水县霍山的迎驾产业园。公司年产水100万吨、饮品10万吨,产品销售沪皖苏豫等十余个省、直辖市。

石斛,在霍山已经衍生成丰富的地方文化。当日中午11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来到霍斛文化馆。霍斛文化馆共有九大板块,分别是:序厅、走进霍山、石斛岁月、石斛村落、至尊石斛、林兰幽谷、枫斗传奇、云端石斛、展示品鉴。目前,霍斛文化馆已作为石斛文化遗产的保管和研究中心,起到收集、整理、保管和继承霍山地域特色文化的作用。

作为“第二课堂”,霍斛文化馆可以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向青少年传播石斛产业历史文化知识,弘扬传播地方文化品牌影响力,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同时,霍斛文化馆作为当地地域特色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饮品到石斛,六安市霍山县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当地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用绿色为农业固本,用绿色为工业升级,用绿色为旅游铸魂,壮大特色产业的“绿富同兴”之路。

近年来,六安市霍山县坚持抓源头、抓治理,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先后拒批不符合环境准入项目152个总投资320亿元,关停涉污企业31家,取缔河道采砂、石材加工106处。

据了解,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时,霍山县明确规定水库上游10个乡镇不得建设任何工业项目,所有工业企业必须入园。连续四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先后投入5亿元开展库区综合治理,拆除网箱2.8万只,销毁船只2100只。佛子岭水库群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霍山被评为“中国好水”优秀水源地。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