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孩子变得更好 抱怨只会更糟
来源:江淮晨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2-22 09:39:06

如何引导孩子热爱科学?怎样让教学效果“又快又好”?如何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家长怎样成为榜样……近日,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走进“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二期,畅谈科创教育的热点话题。

dae5b69f-49e7-444f-884c-ab19e1c3d3da

如何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赏识让孩子变得更好,抱怨只会更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该如何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对此,封安保分享了两个好方法。

第一,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感知前沿科技提供“场景”。比如,学校有位在物理学科具有高潜能力的学生,从很小开始,每次卫星发射,父亲都会带他看直播,“神舟飞天”更是一次不落。多年的积累,激发了孩子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另外,家长应该相信孩子具备成功的潜质,对孩子科技实践和动手能力提供积极的反应反馈,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赞美。”封安保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更糟。

怎样兼顾效率和质量?既要“因材施教”,也要“投入专注”

在教育方法方面,如何兼顾效率和质量,做到又快又好?这几乎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教育核心问题。

多年来,在教学效率上,封安保一直倡导“老师高效率去教,学生高效率去学”。对老师来说,关键词是“投入”,要投入激情、投入精力、投入智慧;对学生而言,关键词是“专注”,要专注于练习、专注于课堂、专注于讨论、专注于整个学习过程。

封安保分享了一个难忘的学生故事。2013年,获得安徽理科最高分、曾被称为“数学狂人”的刘壮同学,是出了名的“三国杀”高手,他可以先玩20分钟三国杀,再专注学习2小时。

在教学质量上,封安保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在封安保看来,因材施教就是“有教无类”,对学生进行“分志、分趣、分层”的教学调控。

合肥一中的班级类型很丰富,有杨振宁班、国防教育班、强基实验班、素养班、学力提升班等,各具特点。比如,强基实验班有学生高一就能考进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

但封安保“格外关照”的一类班级,是针对暂时掉队学生的“学力提升班”。加入这个班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自由选择,二是必须成绩排名在200名之后。“我们为这个班配备了最好的班主任和老师,几届下来,学生的进步提升让家长非常满意。”

如何保持劳逸结合?

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察言观色”

身心健康,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基石。封安保认为,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察言观色”非常重要。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高度依赖,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焦虑抑郁。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引导。一是饮食,比如从规律饮食突然变成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二是睡眠,比如从规律作息突然变成熬夜失眠;三是在校行为,比如从乖巧好学变成挑衅滋事;四是其他行为,比如从充满好奇心突然变成漠不关心等。

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以身作则,“鸡”娃要先“鸡”自己

如今,在工作日清晨,封安保总会早早在校园门口迎接学生。学生也亲切地称他为“清晨校长”。行胜于言,封安保认为,这样以身作则可以直接向学生传递勤奋、努力的精神信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封安保看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既要严于律己,又要言行一致。

青少年的心智发育未完全,分辨能力弱、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他们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封安保表示,想要孩子懂进退、有礼貌,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轻声细语、不急不慢;想要孩子爱上读书,家长就要做到手不释卷、沉浸其中;想要孩子尊老敬老,家长就要做到关爱老人。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谢蕾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