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安徽省池州市经开区,我省本土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封装车间,工人正操作设备忙于生产,而由池州经开区代建的三期标准化厂房正在装修,即将投运。
作为区位优越的滨江之城,池州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6个。近年来,池州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的预期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以上。半导体产业聚焦车规、储能、光伏芯片,融入全省芯车协同体系,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达到230亿元。
代建厂房 助半导体企业高端布局
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成立,主要从事集成电子封装测试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封装、晶圆测试服务、成品测试服务。其封装测试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5G通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消费类产品、智能家居、信息安全、智能穿戴等,产品远销美国、韩国等国家。
“刚从一线城市迁到池州的时候,我们只有一套简单的设备和10个人的团队,池州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从弱到强,走上细分赛道。”该公司董事长彭勇介绍,初到池州,当地政府拿出了一栋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在自身发展以及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和高校合作,公司不断研发创新,掌握了多芯片组件封装等核心技术。
在半导体领域经过多年的深耕以及对半导体封测技术的研发投入,该公司目前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无锡、合肥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紧密技术服务与高效的产业链支持。
目前由池州经开区代建的华宇电子科技公司三期项目土建工程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三期厂房投运后华宇电子在池州的厂房面积将达8万平方米。据介绍,该三期项目将布局集成电路的高端封装测试,产品升级,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壮大封测规模,丰富我省集成电路成品制造产业链。
近年来我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池州经开区不断提升企业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该区在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位居第85位,历史上首次跻身全国前100强。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增长31.6%,增幅稳居全省前列。“产城融合全面提速,园区面貌更美了。”该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和“只进一扇门”事项占比均达100%,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实施,绿地小学顺利开学,中韩国际客厅、人力资源产业园、三范安置点等建成投用,半导体学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稳步推进。
产业集群 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基地
在黑板上虚拟化学实验,不仅有烧杯、量杯,还能模拟声音,安全又节省耗材;教室6个摄像头能根据老师授课情况放大场景,还可智能识别分析学生接受程度以便调整。2019年,安徽文香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瞄准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域的优越地理位置,研发生产智慧教室、智慧课桌、教育一体机等智慧教育设备。
“我们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希望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带给每位师生、每间教室、每所学校,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更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安徽文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雪介绍,除了普及城市学校,偏远地区还可通过智能设备与名师结对共享教学资源。
左雪表示,当地政府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便利化,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信心,新的一年,该公司加大投入研发,产品升级,开拓海外市场,“希望今年在销售等方面能成倍增长。”
“目前,围绕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文香智慧产业园正在建设,占地300余亩。”左雪介绍,该院区建成后可带动上百家企业入驻,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教育智能化等产业集群,“目标实现年产值过百亿,税收近十亿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基地。”
作为一座加快崛起的产业新城,池州市以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区、东至经开区、大渡口经开区(石台经开区)、青阳经开区等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平台,全面对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突出助企纾困、项目引领,推进产业集群集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据统计,仅2022年,该市制定实施稳经济120条一揽子政策和73条接续措施,推出118项“免申即享”政策,2022年1-11月,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6.5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资金32.9亿元,减免承租国有企业房屋租金3278万元、惠及市场主体1591户。
特色种植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而著称的池州,森林覆盖率达60.6%,是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如何在保障良好生态的前提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池州市各地因地制宜,摸索出“特色种植+合作加工”等方式,发展乡村产业,让乡村和村民富起来。
涓桥镇地处池州市西郊15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我们美环境、兴文化、强产业、惠民生,打造具有涓桥特色的善治乡村品牌。”涓桥镇党委书记胡士珍介绍,近年来涓桥镇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合作在全镇推广发展黄精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月11日上午,在池州市涓桥镇紫岩村池州市九华府智慧金莲农业有限公司的厂区,一名主播正在直播带货,讲解黄精的的用途,在一旁的晾晒区,汪凤娥和同事们正在对黄精进行分类,她是附近村民,农闲时在工厂上班,每月收入近3000元。黄精产业是紫岩村主导产业,紫岩村发展特色种植,并在全镇推广。
目前涓桥镇全镇黄精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深加工企业1家——池州市九华府智慧金莲农业有限公司。胡士珍介绍,在黄精加工环节,村集体与企业共建发展,由村集体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和冷藏库,企业付租赁费租赁使用。
该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开发黄精相关产品100余种,并依托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产品热销全国各地,2022年销售额达2亿元,带动包括汪凤娥在内的100余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而紫岩村通过加工车间,仓储冷链仓库租赁等方式与该公司合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
涓桥镇联合村则发展鳜鱼产业,全国规模最大的鳜鱼种苗繁育和供应基地就位于联合村,2022年,涓桥镇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建设联合村鳜鱼深加工厂,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元。
今年,涓桥镇将坚持特色富农、品牌带农,在全镇各村推广个体种植,帮助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渠道,建立农户种植奖补机制,打造文旅康养基地,加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