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记者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首场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万亿元、增长3.5%,总量进入全国前10,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下一步,安徽省将在“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取得五个突破”,实现2027年经济总量向7万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
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安徽省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深入推进新兴产业百亿项目攻坚,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实现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发挥流通支撑作用,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集聚区,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至11%左右。
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
安徽将统筹“技术+应用”抓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支持“科大硅谷”建设专业创新创业载体,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统筹“传统+新兴”强产业,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结构材料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统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建设。统筹“数字+服务”促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支持软件产业“一市一园”和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聚力区域合作“一体化”,安徽将持续抓好与沪苏浙重点合作事项落实,深化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合作帮扶、上海与六安革命老区对口合作,高水平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和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推进长江(安徽)地区联动发展、跨江发展,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整体联动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到202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1.2万亿元
安徽将加快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扩大高水平开放,实施万企百团出海行动,高效运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培育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到202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1.2万亿元;实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攻坚,促进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构建高能级平台,全面提升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级,增强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功能;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业上楼”,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开发区延伸。
持续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
安徽将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暖民心惠民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扩就业促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安徽行动,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到2027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着力保安全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为确保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多做贡献;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