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就医 送温暖 增信心——联合会三年结对帮扶小代家庭成效综述
来源: 责任编辑:伍献娟 分享到 2023-02-27 17:03:41

春节期间,已连续三年接续帮扶代先生的部分志愿者在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裴惠丽会长的带领下,带着沉甸甸的爱和深深的问候,与视障家庭小代夫妇俩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几十平米的房子里笑语盈盈、暖意融融。

三年帮扶,弹指一挥间,但留给他们的仍是长情的记忆和重振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结缘于疫情笼罩下的电话求助

2020年初,新冠病毒从天而降。对未知病毒的侵袭,武汉封城,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围追堵截、严防死守的疫情保卫战。2月底,随着“感冒”态势的蔓延,合肥也开始“打喷嚏”,当时别说去医院,就是去超市买点东西也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然而,家住滨湖一社区视障患者小代(夫妇都是视障患者)每月一次的入院诊断和购药的时间一推再推。2020年3月8日,也是他们在求助无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报着试试看的想法,求助到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代夫人小王回忆说:“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求助电话是联合会志愿者强林接到的。在当时如此严峻的状况下,他一边安抚我们,一边积极汇报情况并及时回复,通过协调,强林和雷锋车队爱心志愿者项玮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圆了我们的心愿。自此也让我们一家人与联合会结下了深深的缘”。


长情在志愿帮扶中的举手投足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是倪大姐”;“小代今天很帅”。“是薛霞老师,你声音很特别,像童声”……。

此次慰问小代家庭的9名志愿者,有8位都曾经至少一次或多次陪伴小代就医。今天当每一位志愿者和小代面对面互致问候的时候,他都能从每个志愿者的发声中,辨别出不同的姓氏。

当我们赞叹小代惊人的听力和第六感觉的同时,小代说出了其中的奥秘:“我虽然看不清您的模样,但我要全神贯注记住今生今世帮助过我每个恩人的声音”。

自2020年3月8号求助电话结缘后,“截至目前,连续三年、每月一次的就医陪伴,几十位志愿者的接续服务,每次帮扶中那简单朴实的话语,一个障碍物的绕行、一个台阶的搀扶、一次次心手相牵的伴医旅程,让我们一家人铭记心间”。小王感慨。


信心和勇气源于心灵的慰籍

命运对于小代是不公的。他并非先天失明,是因为自己得了一种怪病,原本晶莹剔透的双眼渐渐失去了光明。他有过美好的童年,曾见过繁华的大千世界,也有过梦想,但随着双目逐渐失明,曾经的理想和追梦日渐沉沦,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伴随他的是连续多年失眠的困扰,身体瘦弱,体质很差,受其影响,“我的心情也会很糟糕,我和小代两个眼睛都不好,带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这些时常影响到我的情绪,甚至意志消沉,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每每如此,当想起联合会有那么多的爱心使者,不计任何报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不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百般难题,还有与裴大姐无话不说的微信倾诉和正能量的引导,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慰籍。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人间有爱,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再是孤军奋战,更激起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南站联合会服务组织上,“我们就能看到社会的一种文明,一种进步,也让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当志愿者代表问到小代夫妇有什么新年愿望?小王说,因为我们夫妻双目失明,多年来过着与外界封闭的尴尬生活,已经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导致她不愿和外人交流和接触。“2023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带着孩子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志愿者代表表示,将定期组织志愿者让小代全家走出家庭,看一看合肥新貌和外面美好的世界。

连续三年的爱心帮扶,小代脸上的愁容没了,夫妻感情融洽了。一个积极向上、信心满满、健康阳光的家庭让志愿者们感到欣慰。

(李登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