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昨天的大黄鸭,没躲过今天的大白鹅……”近期,上海、广州等地“大白鹅”成了网红,紧随其后全国多地也开始泛滥。你知道吗?在合肥街头也悄然出现了网红“大白鹅”的身影,颜值不俗的大白鹅十分吸引眼球,受到了年轻人、小朋友的喜爱。然而,记者实际体验后发现免费大鹅不好拿,扫码注册需谨慎。
【反映】“大白鹅”来了,孩子最爱让家长很无奈
3月17日,合肥市民胡女士拨打本报热线65179666诉说了一件让她十分尴尬的事情。
此前,胡女士带娃来到中环购物中心准备逛商场,在商场一楼门口,发现许多市民围在一个小小的摊位边评头论足。“孩子一看说,妈妈,那是大白鹅,好可爱哦。”胡女士被女儿牵着一起挤进人堆。看见一个活动摊位上摆满了大白鹅绒毛玩偶,看着很多人都在拿,女儿给胡女士提出要求:“妈妈,我想要那个大白鹅”。
硬着头皮,胡女士来到摊位前,经过询问后得知大白鹅可以免费领取,但前提需要扫码注册银行账号才可以免费领取。
“银行卡一旦办理,好像将养老金账户进行绑定,这一点我觉得有点担心,我本来的账户好好的,并不需要这样操作。”胡女士说,实在拗不过女儿,她最终是在销售人员的操作下,匆匆忙忙扫码注册,最后拿到了大白鹅玩偶。“玩偶拿到了,女儿也很开心,但我总觉得有点变味,整个扫码注册的过程中,是销售员一手操作的,又是身份证,又是银行卡,她一会扫这个,一会扫那个,我都不知道会不会泄露我的个人信息,如今社会上电信诈骗有很多,我确实很担心。”
【调查】免费领取?实则要“扫码注册”
听闻胡女士的遭遇,本报记者来到中环购物中心,在一楼的商场入口处确实见到了一个摊位,摊位正在免费赠送大白鹅。
大白鹅玩偶大约有一米多长,与幼童的身高差不多,由于又大又白,又“傻”又可爱,探访现场,途经孩子们忍不住驻足,纷纷聚拢在摊位边,有的孩子正在缠着父母,无论如何要拿一个。
在摊位边,“全场免费送”的标语非常醒目。究竟如何拿到大白鹅?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扫码注册账号,可以免费领大鹅。”摊位边,一位年轻的女销售员一边说着话,一边递出二维码。
记者扫完二维码后,页面跳转到了某银行旗下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注册页面。进行注册账号申请后,需要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信息填写期间,女销售员用手机将记者的个人信息拍照发到了一个未知的群里。
由于后续部分操作较为复杂,女销售员直接建议记者将手机交由她来操作。接下来,在她的一系列“飞速”操作下,记者手机开通了一家银行账户。最后,女销售员再次将页面提示拍照发到她的一个微信群。至此操作结束,记者现场也拿到了一只大白鹅。
“我们需要给你注册一个银行卡,绑定养老金账户,以后你用不用都行,然后你就可以免费拿到大白鹅了。”一位年轻人靠近,女销售员赶紧向其介绍道,对方一听要注册银行卡,显得颇为为难,“我的银行卡已经很多,还要再注册银行卡,以后自己都难分清。”
看似实惠, “大白鹅”实际价格并不高
除了中环城,在海卉文化生活街美食城,这里也有免费领取的大白鹅,和前面一样,这里的大白鹅都要“扫码注册”后才能领取。
事实上,在合肥街头出现的“大白鹅”在外地也频频出现,在上海、广州等地“大白鹅”已成了网红,成为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
在大白鹅的背部,有一个嵌入的商品信息。上面写有商品的主要用材以及“不适合3周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警告。
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同规格“大白鹅”玩偶,价格普遍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一位卖家表示,如果客户一次性批发超过1000只,价格则会更优惠。“如果你买的更多,我们可以给你半价。”
“商家仅用一个网红玩偶,就吸引来市民的扫码注册,在这背后固然有着免费的噱头,但不可忽视扫码注册后产生的风险。”一位市民表示,如果市民确实喜欢大白鹅,不妨自己花钱买一个,“也不需要花多少钱,这样做能给自己多一份保障,少一份风险。”
【提醒】见“优惠”就扫码?这样做已属不良行为
据了解,在中国银联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到“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是典型的不良支付习惯,会大大增加当事人被诈骗的概率。
此外,有网络安全专家提醒,在注册过程中,用户将自己的手机交给销售人员,操作过程涉及数次“授权”。由于销售员操作很快,“授权”过程无法复原再现,所以消费者很难知道自己到底被授权了哪些信息,以及授权给了谁。这些“主动”交出去的信息将要用在哪些方面,是否会泄露?对于这些内容,用户往往不得而知。“不论是‘授权入群换玩偶’还是 ‘下载App换优惠’均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记者扫码注册后的第二天,安徽省反电诈中心发来反诈通知,我省发生利用“地推”引流实施诈骗的真实案例。警方提醒:陌生群聊不可加,陌生链接不可点,陌生软件不可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张剑 实习生 霍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