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孙某,看到某书店招聘兼职员工,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遂报名应聘。应聘成功后,书店要求缴纳380元的上岗押金,孙某缴纳押金后,招聘负责人再也无法联系。
随着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不法分子的花招也在不断翻新。骗子们的招数层出不穷,他们也往往抓住学生们社会阅历较少、易轻信他人的特点,使其落入“陷阱”,损失大量钱财物品。
【虚假兼职】
每到开学季,诈骗分子就会通过招聘平台、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虚假兼职信息,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能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学生入职前,告知学生要缴纳培训费或押金,培训或缴纳押金后才能上岗。学生要牢记:兼职不该收押金,要钱就是大骗子;兼职新手需谨慎,天下没有便宜事。
【助学金诈骗】
骗子自称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为由,让学生去银行通过ATM机进行转账,在转账过程中,又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骗取钱财。学生要牢记: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缴纳任何费用,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校园贷】
校园贷,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一种借贷金融服务。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园贷平台完成提交个人身份资料、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等借款流程操作,就可以申请到一定额度的信用借款。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学生要牢记:树立理性消费心理,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加强学习金融消费和网络安全知识;谨慎使用校园贷,优先向正规的银行机构和平台申请信贷服务,制定合理的消费和还款计划。
加强自我防范,做到“三不要”
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2、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3、不要随意转账,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
尽管不法分子“套路”多、陷阱多,但只要同学们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去甄别,便可发现其中隐藏的“坑”。希望大家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甄别各类骗局,增长维权本领,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平安消费、愉快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