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武汉—土耳其—合肥,7天7夜,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程昊在土耳其完成了自己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跨出国门,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升起无人机……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程昊响应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的地震救援任务号召,并于次日抵达武汉前往土耳其。
近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程昊。
土耳其的7天7夜
不敢说累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9日凌晨1点左右,我走出了机舱。与我同机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的,还有来自我国社会救援力量蓝天救援队127名队员和3900公斤的救援物资。再经过转机、转车,当地时间2月9日早上8点。我们终于来到了驻地。
没有时间休息,根据我们每个人特长,几支安徽籍蓝天救援队被划分在了一起。我负责空中侦查支援。简单来说,在救援队伍进入现场前,用无人机描绘现场的全景图,让我们的救援人员了解建筑物倒塌的方向和周边的地形情况。
第一个画面,街道的场景还比较正常,再往前飞,街道里面开始出现破破烂烂的东西,再往前面飞我突然看到,一排楼全部倒塌了,掉落的砖块和各种杂物堆积在一起。倒塌的建筑物都是在原地一层压一层的叠压式坍塌,看多了以后还是会觉得很害怕。
在土耳其那几天,我不知道什么是累,也不敢说累。我怕自己一松懈就“倒下”。那段时间,我每天最多能睡到4个小时,还接连干了两次通宵。
每次“下飞”之后,虽然暂时没有自己的活,但我一直在现场,不敢到其他地方去,因为现场可能随时需要我,连厕所都不敢上。那个时候其实是最疲倦的,在震区飞无人机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作业时你感觉不到累,但只要放下遥控器,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像鱼上岸后一样在“喘息”。
记得我在马拉蒂亚只洗到过一次澡,开始只是拿着冲洗厕所的水管,随便在身上冲冲。后来当地政府为我们协调了一个简易“冲淋区”,一个冲淋间大概有1个平方,只够我半蹲在地上。但是等我们洗澡时候却发现,花洒是坏的,水温也只有30几度,但总算洗上了澡。
当地民众很热情,一直给我们送当地特色的热汤和食物,但和我们的饮食习惯还是有所不同。在马拉蒂亚那几天,我们没有见到过蔬菜,肉类也是偶尔可以吃到,直到快回国那天,队友们搞到一袋水果胡萝卜,我们十几个人一人分了一点。
记录的冲动
在大型地震救援现场,第一个要求就是遵守队内纪律。这次我有两个身份,第一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第二是记者。
在土耳其的几天,我对我的职业也有了重新的思考。我在马拉蒂亚结识了很多国内媒体的记者。当他们得知,身穿蓝色队服的我也是一名记者,他们表现出了惊讶。后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其中有一位记者同行一直跑到了土耳其和叙利亚的边境。
我们的随行翻译官王龙力,是一名安徽女婿。他毕业于东南大学,曾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这次他为了来做志愿者,丢掉了工作。我和他一直在交流,当时我就决定,我想写他。
当我看到我们的副队长王昊和家人通电话,我的第一反应,我应该记录下这个时刻。
2月17日,当我坐上回国航班的时候,我想我可以记录下这一切。
下篇
蓝天救援是一个专业的活
初入蓝天
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蓝天是一个志愿组织。
2021年郑州发生特大暴雨,我作为记者前往了郑州。在采访蓝天救援队队员时,我就被蓝天在现场的救援行动吸引了。当天晚上我就填写了资料。
蓝天救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要想成为正式队员的话,至少要有无线电A类的证,还至少要有一个美国的AHA或红十字会的急救证,还得定期完成队列和体能训练。否则会在每隔半年的评级中被降级,直至最后被降回志愿者。
2021年9月,我参加了蓝天举办的新人见面会,正式成为蓝天救援队的预备志愿者。在三个月的预备志愿者培训里,我参加了“体能训练”“无线电培训”“橡皮艇安装拆卸”“急救培训”四项培训。此后,我才成为蓝天正式的志愿者。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累计服务时长900多小时,去年排名队内第十四名。300小时,我才有资格去买队服。等到我“工作”满两年,参加400小时任务可以再次评级,通过后可以成为正式队员,然后蓝天会给正式队员相应的姓名贴和编号。
从未想过放弃
我第一次登上冲锋舟是在2021年11月新人训练的时候。那一天零下三度,我们在巢湖里训练。我刚上船,就觉得浑身全部都是冰。
我印象最深的救援行动是在少荃湖救人。
当时我们正在科学岛附近,进行无人机和搜救犬的联合演练。演练还没结束,突然接到少荃湖有人落水的消息。
当我们赶到少荃湖后发现,湖里水彩很深,影响声呐的使用。我立即开始操作无人机在空中协助查看。我从无人机往下看的时候,就看到湖里有一个人影,但就是找不到。我是从周六中午到达救援地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去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参加蓝天救援队的门槛是热情。比如说一些人他当时感觉就想加入,但过一段时间以后,当激情下来的时候他就不再想参加蓝天活动。
你对蓝天救援队有多少信念,你就能坚持多长时间。在我近两年的救援队生涯里,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从来没想过不做这个了,我想帮助更多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常诚 实习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