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遗憾落选,与“十大”擦肩。
■凌家滩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1985年被发现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2019年以来,凌家滩遗址先后被纳入到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课题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期。
2020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本体开展2次勘探、4次发掘工作,勘探总面积18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考古人员在岗地东南角的大型红烧土遗迹地点发现了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遗存,在墓葬祭祀区西侧地点发现了一处宏伟的燎祭遗存,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等器物,包括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最大的玉璜。考古人还在现场发现了一件猪龙首形玉器,是中国史前考古的新发现。
凌家滩的新发现进一步刷新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对遗址规划布局、文化内涵、功能性质、价值意义的认识。首次以确凿资料证明,遗址核心区经过大规模人工营建,极大提升了人们对凌家滩社会发展程度的认识。凌家滩考古还发现了迄今唯一的中国史前时代以钺为主要物品的大型仪式活动遗迹。
■评委“最煎熬一年” 凌家滩新发现获高度评价
因为一系列重要发现,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并顺利“杀入”终评。此前一直被考古学界认为,入选“十大”概率极高,此次落选也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为何落选?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今年是“异乎寻常”的大年,好项目特别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史前考古入围的7项,放在往年,“每一个都可能入选”。“这说明我们的考古确实在发展,大家围绕着重要的学术目标都在下功夫。”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入选“十大”的项目中,既有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也有被称为“华夏第一王都”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网格式布局,还有“中国考古圣地”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等。作为评委,王巍表示,心情很复杂,“今年是最煎熬的一年”。分析没有入选的原因,他表示,落选的项目中有些还在持续做,有些显示出非常重要的迹象,如果再进一步发掘可能会更清晰,重要性会更加凸显;有些项目已经结束了,今后不会再做了,这是评委们考虑的因素之一。
王巍特别提到,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等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非常重要的资料,“因为有些工作还要持续做,所以没有能够入选。”
在点评中,王巍还表示,从本次参评项目可以看出,科技考古“大显神威”,为考古增添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国考古年轻一代在成长。“终评会做汇报的,很多是第一线的年轻学者,都很帅,英姿勃发”,“很敬业,掌握的知识面、视野都很好”,“显示中国考古会迎来更好的未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